在超市刷卡付款的時候,收銀員遞過來的小鍵盤,兩邊隆起,前方伸出一個“小屋頂”遮擋周圍的視線,消費者輸入密碼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用手遮擋一下,收銀員也會有意扭頭到別的方向。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規矩,密碼之密不能泄露。如果真有超市宣布要代輸密碼,相信多數人會大罵一句有病,以后再也不會去那里購物了。
代輸密碼的超市沒遇到過,要你密碼的公司倒是有,蘋果。
使用iPhone4或者iPad2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注冊蘋果賬號的時候,除了一般的個人信息之外,還要提供你的信用卡賬號和密碼,蘋果同時會從你的賬號劃走1美元。在與蘋果一起共享自己信用卡密碼的一剎那,相信有不少人會和我一樣猶豫。但不注冊賬戶,就沒辦法在App Store下載軟件,五六千塊錢的所謂智能手機就得把智能去掉,變成只能打電話的普通手機。據說劃走1美元只是為了驗證你的賬號與密碼是不是能正常使用,最后蘋果是會返還的,這一點可以理解,擁有761億美元現金富可敵美國的蘋果,不會那么小家子氣,蘋果也想的很明白,和客戶一起共享密碼的收益一定會遠遠大于這1美元。
如果只從方便的角度看,與蘋果共享密碼還是有好處的,在App Store購買東西,你會感到非常輕松,當你看到有意思的游戲或者軟件時,手指輕點一下,下載的同時,蘋果會自動把錢從你的賬戶劃到蘋果的賬上。如果你是那種不怕麻煩的用戶非要自己轉賬,回答是NO。
店大欺客見到過不少,店大到共享客戶信用卡密碼的,蘋果算是頭一家。
盡管不知道付款程序在蘋果公司內部是怎么運轉的,但我們還是愿意相信,沒有自己的指令,蘋果是不會擅自劃錢的。稍有信譽的人都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偷”別人的錢,何況高科技到世界第一的蘋果呢!這是我們的邏輯,美國人的邏輯或許稍有差別。
美國伯克利商學院著名教授馬克·魯賓斯坦告誡自己的學生:“最后一個承諾,是唯一可以不遵守的承諾”。這或許體現的就是美國人的信譽觀。正面的理解是人要講信譽,背信一次將失去一切。反面看,如果一次違約可以讓對手得到想要的一切,這種違約就不能不防。而擁有“最后一個承諾”的權利,意味著你要擁有絕對的掌控力,要能掐住對方咽喉,一擊致命。美國人所做的一切都在追求擁有這種“最后承諾”的權利。
蘋果已經站在了智能世界的頂端,把控著硬件、軟件、服務與銷售的蘋果擁有了標準,還擁有了我們的信用卡,擁有了太多的蘋果能自控嗎?
推薦閱讀
據悉,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2010年12月份對外表示將推出toplife.com,隨后一直遲遲沒有聲音。 10月18日消息,一位京東商城的內部人士向億邦動力網透露,京東商城擬下個月推獨立奢侈品網站toplife.com上線。 該位人士透>>>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