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院”里走出來的王中軍,在他50歲時,成了一個身家數十億資產的影視集團董事長,他管理著目前國內最知名的影視公司——華誼兄弟(300027)。
在大部分公開場合中,華誼兄弟當家人的王中軍和弟弟王中磊很難成為聚光燈的焦點。不過,這些娛樂明星僅僅是華誼兄弟這艘大船的劃槳手,王氏二兄弟才是真正的掌舵人。
他們需要在“兄弟”和“財富”之間保持這艘大船的平衡。
兄弟二人身家過30億
華誼兄弟是國內A股第一家上市的影視公司,同時也成就了其在國內民營娛樂行業的領軍地位。
經過上市后連續兩年的送股,截至2011年三季度的時候,華誼兄弟的總股本已經從上市時的1.68億股增加到6.05億股,作為大股東和二股東的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的持股量也由上市初期的5780萬股增加到2.08億股。按照9月30日華誼兄弟15.23元/股的收盤價計算,王氏兄弟二人持股的市值合計約為31.7億元。
也許是出身于生活條件相對優越的部隊大院,在王中軍眼里,錢從來都不是目的,僅僅是實現目的的一個手段。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讓王中軍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敢于拿出全部家當去投資所有人都退避三舍的中國電影,而在三年前華誼兄弟上市前,王中軍能夠拿出大量的股權分給旗下的藝人,讓他們做明星股東。恰恰是這兩次“揮金”,成就了王中軍在國內電影行業的地位,同時也確立了華誼兄弟在電影行業的領先地位。
10年前,當王中軍剛剛開始進入到影視行業之后,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影視行業的高投入和高風險。作為民營企業,能夠解決這種資金困境的融資渠道無非是企業贊助、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
1997年王中軍在投資第一部影視劇《心理診所》時,當時一部影視劇的投入不過幾百萬元,即使在1999年投資《沒完沒了》的時候,當時馮小剛的一部影片成本也就只有1100多萬元,然而進入到2000年之后,中國電影的投資成本開始越來越高,到2007年拍攝《集結號》時,一部影片的投入已經高達8800萬元。面對越來越高的投入,企業贊助、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三條傳統的融資渠道加起來也難以滿足公司的資金需求。
之前有坊間傳聞,香港一家著名的娛樂公司曾打算拿出1億元挖走馮小剛,事實上,無論是馮小剛還是旗下的任何一個藝人,水漲船高的身價開始讓王中軍感到了電影投入以外的資本壓力。
只有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才能滿足影視公司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
在相繼完成幾輪股權融資之后,2008年初,華誼兄弟最終完成股份制改造,為上市鋪平了道路。2009年10月,華誼兄弟趕在第一批28家公司之內登陸創業板。
不過,資本市場不是免費的提款機,股民的錢也不會白給華誼兄弟。王中軍拿著資本市場上融來的巨額資金,同時也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他要保證公司經營始終是處于盈利的,這也意味著,他投資的每一部戲都是奔著賺錢的目的。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在本周的拍賣中,Facebook股份的價格為每股33.91美元,與上周一致。因此,本次股份拍賣失敗并非由于Facebook股價的上漲。 北京時間10月16日上午消息,私營公司股票交易市場SecondMarket本周再次對Facebook股份進行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王中軍:獨木難支華誼大船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