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李琳)10月1日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正式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據悉,這一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工作目前僅涵蓋所有在線使用的網絡游戲,不含手機網絡游戲。
網游防沉迷實名驗證從最初的實驗到全國范圍的推廣,花費了近4年半時間。2007年4月11日,網絡游戲防沉迷 "實名方案"首次向公眾發布,開始在部分地方進行試點。期間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因為只要求玩網游登記身份證,沒有對身份證進行實名驗證,出現了大量虛假身份信息的情況,未成年人仍然可以用虛假身份證信息進行登錄,從而備受人們質疑。
有分析認為該系統主要是針對網游深度沉迷者設立的。如果被系統認定為未成年人的玩家玩網游的時間如果超過3個小時,則游戲收益減半,超過5個小時,則游戲收益為零。但目前的系統還不能解決玩家在不同運營商之間不同的游戲間跳換,因而從根本上還無法限制網游玩家的長時間逗留。
網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實施已10來天,效果如何呢?在記者的采訪中發現,情況未能有實質性改變。
小川(化名)今年16歲,卻是一個具有六七年網齡的網游玩家。他認為,避開網游防沉迷實名驗證很簡單,只需輸入成年人的身份證,就可以成功注冊。“隨便走到哪里,抄幾個成年人的身份證,再來注冊,就可以成功地玩游戲了。”小川說,“至于是不是你本人,游戲可沒法驗證你。”
市民楊德彪是一位資深的網游玩家。他也認為,實名驗證只認證不認人,卻沒辦法識別玩家是否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所以,這一機制實際操作中很難起到實效。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網頁游戲是無需下載,打開網頁就可開戰,這些小游戲不需要注冊,除斗地主、象棋等小游戲之外,還有諸如彈彈堂、夢幻修仙、明朝時代等網頁小游戲,吸引了不少人。這些游戲卻避開了實名驗證。此外,手機玩游戲也不在實名驗證之列。難怪一些網民稱實名驗證是炮灰性舉措,治標不治本,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
推薦閱讀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投資者參與企業IPO的風險較大,所有6個行業的公司IPO表現都不佳。根據IPODashboards的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表現最差的兩起IPO分別是醫療行業公司KipsBayMedical和社交網站FriendFinder。 導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