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無論從一開始做門戶網站、還是到后來做軟件,這家公司很少有過讓市場驚喜的核心業務,市場和投資者甚至只能通過公司分拆計劃才能辨認出它的業務體系。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中華網、CDC集團的業務重心卻長期依賴資本運作維持營收。
截至2011年7月23日收盤,中華網的股價為2.09美元,市值7361.4萬美元,每股虧損0.51美元。一天以前,這家公司因未能按時向SEC遞交2010年年度報告(Form 20-F)收到納斯達克書面警告。
12年前的1999年,中華網作為第一只打著中國概念的互聯網股票登陸納斯達克。2000年2月,趕上了互聯網史上最大泡沫“尾班車”的中華網,股價一度高達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過50億美元。
隨著泡沫破裂,中華網股價便從急速下挫進入到漫長的一落千丈,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8月5日),其股價報收1.42美元,市值5001.6萬美元。
這里,我們簡單回顧這家公司的發展歷程,看看它從220美元到2美元經歷了怎樣一條“過山車之路”?還是否有機會“東山再起”?
圖1:中華網歷史股價圖
公司架構
圖2:CDC集團架構圖
如今的母公司“中華網”底下,有CDC軟件、CDC全球服務、CDC游戲和China.com四家子公司。而在整個集團內部,又一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即1999年最早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華網,后更名為現在的“中華網投資集團”(NASDAQ:CHINA)、簡稱“CDC集團”,2000年在香港上市的中華網(8006.HK)和200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CDC軟件集團(NASDAQ:CDCS),母公司CDC集團分別擁有79%和85%的股份。
從中華網到CDC集團
上市:精致的資本故事
中華網當初的成立,可謂希望到資本市場上分一杯羹的新華社“無心插柳”的結果。但后來的上市及成功,卻是一個經過精心包裝的資本故事。
1994年,新華社在香港注冊成立了其全資子公司中國國際網絡傳訊有限公司(簡稱“CIC”),打算建立一個僅針對國內用戶的“國中網”。互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讓最初計劃流產,而已經拿到大筆初始融資的CIC必須給投資者一個交代,于是才有了1996年成立門戶中華網公司(China.com.Co、即日后的上市公司)的故事。
20世紀90年代末期,幾乎每一只科技股都受到市場熱捧。決心加入這場狂歡的CIC用近兩年時間,對中華網進行了一系列業務拓展和資本運作:注冊Hongkong.com、Taiwan.com兩個域名,控股網絡咨詢公司TheWeb Connection和將紐約的24/7媒體公司簽訂協議,讓對方為自己提供網絡廣告連鎖代理和廣告軟件業務。 上一頁1 2345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互聯網業內人士謝文在評論新浪入股土豆時稱“是一場資本游戲,只是戰術級別的操作,不是戰略級的”,王微也稱新浪入股只是“財務投資”。僅僅月余,這筆財務投資的賬面虧損過半。 10月8日消息,土豆網(Nasdaq:TUDO>>>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互聯網第一股中華網浮沉錄 從200美元到2美元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