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網(微博)遭知名獨立雜志書《讀庫》登門追債,幾十萬欠款逾期不還,是行業潛規則,還是當當網仗勢欺人?
據經濟之聲報道,當當網欠債不還,債主怒而登門追債。知名獨立雜志書《讀庫》今天(9月30日)上門向當當網追討逾期未還44萬債款,業內人士表示,網絡銷售渠道壓款已成頑癥。
由于當當網一而再,再而三拖欠賬款,使得《讀庫》因資金周轉不靈陷入窘境,四處借款。這樣的日子,讓《讀庫》的創始人張立憲不由得記起六年前,創立初期四處借錢支付紙款、印費的情景。就在9月30日,忍無可忍的張立憲闖進了當當網的總部,親自上門討債。
張立憲:因為他每次都是這樣,從八月份開始,就說我們一周之內會付,然后過一周之后我就讓我們財務去查,沒有,他們就說對不起,我們下個月肯定付,一直到24號我還不停的收到他們的短信發誓一定會還,但昨天早上他們還說由于內部原因,還得下個月還。
《讀庫》是當當網一類特殊的供貨商,這本雜志誕生于2006年初,雙月發行,整個編輯流程基本由其創始人張立憲一人支撐,《讀庫》在讀者中美名遠播,卻并不盈利。張立憲感慨,這是個特殊的行業,具體到某一本書或某一套書,其命運的脆弱之處,甚至還比不過街頭賣煮玉米和烤紅薯的無照小販。
張立憲:我覺得這個事情對我們來說,就相當于是,好嘛我們這幾年就是給當當打工了,這筆錢雖然是我們的,名義上是我們的,但一直在當當口袋里裝著,所以我不能忍受了。
對于張立憲的上門討債,一位業界人士做出了自己的解讀,銷售商依靠拖延賬期、積壓資金來獲取利息收入是行業潛規則。
業界人士:這部分錢我要三個月后結給出版方,我們說的最難聽一點,這三個月錢的利息,相當于壓了別人三個月利息,這三個月的資金在帳上趴著,然后利息都歸當當網了。
業內人士介紹,像《讀庫》這樣,本身讀者口碑很好,而且又有一些會員支持,按道理說已經運營不錯了,如果讀庫也因壓款而陷入窘境,那么其他更小的出版方情何以堪。
其實幾十萬對當當來說只是小數目,如果這點小數目出了問題,當當就真的是有大麻煩了。(記者唐明)
推薦閱讀
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指出,許多德國企業進入中國時間較長,他們已把自己看做中國企業,希望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的趨勢。我們很歡迎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同樣會為中國企業在透明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