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創始人邁克爾·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昨天撰文稱,TechCrunch被AOL收購的一年來取得了優異的業績,但AOL卻違背了最初的承諾,使得TechCrunch喪失了自主權。但他仍然希望TechCrunch今后能夠獲得很好的發展。
以下為文章全文:
“我們開始了又一段征程。我真心希望能在AOL待很長很長時間。”我一年前如是說。
一年前的昨天,我們宣布TechCrunch被AOL收購,但直到9月29日,這起交易才正式完成。今天標志著該交易完成整整一年,無論是從內心感受還是合同本身來看,這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祝賀TechCrunch的所有人一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正如我幾周前在Disrupt大會上所說,我最驕傲的事情就是組建了TechCrunch團隊,以及我們在收購后對團隊的維系。這是我見過的最有才華的寫作團隊,負責領導他們的同樣是我見過的最有才華的CEO。
不幸的是,我已經離開了那里。保羅·卡爾(Paul Carr)也是。假以時日,還將有更多人離開。TechCrunch將在成長過程中向著它自己的方向發展,我希望我今后仍然能為它自豪。
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TechCrunch過去一年間的發展非常非常好。在我離開前,公司的收入已經較2010年同比增長了50%,利潤則達到了去年的3倍多。獨立用戶訪問量增長了25%,達到1220萬,頁面瀏覽量增長30%,超過4200萬。
祝賀TechCrunch團隊,也祝賀AOL,這顯然是一次成功的商業并購。
唯一的遺憾是,AOL過去幾周違背了最初的承諾:不干涉TechCrunch的編輯流程。問題在于,我不認為這只是暫時狀況。作為一個外人,我現在可以說,赫芬頓郵報對TechCrunch的日常編輯決策的參與度在增加,而非減少。公開處決領導人往往會對今后的繼任者產生嚴重的“寒蟬效應”,而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現在無疑已經成了TechCrunch的總編輯。
我真心希望TechCrunch假以時日能夠獲得一定的自主權。因為作為一個讀者,我希望TechCrunch能夠生存下去,能夠繼續發出硅谷的聲音,盡管可能會有爭議。透明、真實和偏見,這才是TechCrunch之道。(鼎宏)
推薦閱讀
版本的更新換代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快的瀏覽速度,在瀏覽器安全性上,版本更新更是至關重要。相對于chrome6內核,chrome14的內核修復比例提升了5倍,堪稱目前最安全的極速內核。 近日,360極速瀏覽器宣布成為國內首家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echCrunch創始人指責AOL干涉業務逼走自己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