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成為生意場,種種亂象引發信任危機。微博熱催生的粉絲經濟是不是洪水猛獸?病毒式營銷的微博灰色利益鏈條如何斬斷?遭遇信任危機,微博應如何發展凈化?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明碼標價售賣粉絲,每個粉絲多少多少錢,優質優價,聽到這句話很多經常用微博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打開微博時不時就會有這樣的信息發過來,就像手機上的垃圾短信一樣無孔不入,鋪天蓋地。眼下類似這樣的微博營銷廣告在微博上已經有一些泛濫成災,司空見慣了,讓如今的微博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生意場,以微博為生的利益鏈條正在生成。
那么這種微博熱催生的粉絲經濟應該怎么來看待?病毒式營銷的微博灰色利益鏈條又該如何斬斷?遭遇信任危機,微博如何可持續發展呢?下面我們請出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新媒體營銷專家賈敬華帶來評論。
微博用戶達2億 成備受追捧新營銷方式
主持人:中國微博用戶已經達到兩億左右了,那么微博作為一個消息和輿論的集散地,這個數字您覺得意味著什么?為什么現在這么多的企業和個人都熱衷于在微博上進行推銷呢?
賈敬華:按照相關權威機構的統計,截至到2011年的6月底,我國的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4.85億。我國的微博用戶已經有兩億,這意味著我國基本上有接近一半的網民在使用微博。微博之所以能夠如此的火爆,就是因為他檻低,你只要會發短信,會寫字,你就可以玩微博,而且手機各個平臺都支持微博的主流的兩大平臺,我們在一臺普通的手機上都可以玩微博。
微博營銷之所以會成為大企業、中小企業備受追捧的一種新的營銷方式,就是因為他用戶的技術已經很龐大,你想想四點多個億的網民有兩億多在用微博,如此可以想像,如果是在上面發一條廣告的話這個效應會有多明顯。
粉絲經濟被扭曲 或使微博失去公信力
主持人:那么怎么來看待營銷活動衍生出來的粉絲經濟呢?
賈敬華:粉絲經濟我覺得它是被扭曲的一種經濟,微博本身是一個社交性的平臺,是一個娛樂平臺,最終被演繹成了一個營銷平臺,就是因為微博的原理所導致的。微博的平臺就相當于就是一種廣播式的營銷,也就是說大家在微博上發一條微博,這兩億人都可以看到,也就相當于我用最小的成本可以把我的企業、把我的產品通過這個平臺來宣傳出去。
主持人:目前微博市場已經有了明碼標價的情況了,那么您覺得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會帶來什么后果呢?
賈敬華:如果長此以往那么微博就不是公信力很強的品牌,而就純粹的演變成一個利益場。也就是說廠商我要在這上面做廣告,有人相當于找一個代言人發一條廣告多少錢,那么微博性質就變了,那么營銷的效果也就很明顯的就會大打折扣,也就失去了營銷本質的意義。
主持人:也就是說動搖了信任的平臺。
賈敬華:公信力沒有了,那么你這個平臺還有什么營銷呢?
主持人:你就是有兩個億的影響力恐怕人家也不信,只是看一看而已,是吧?
賈敬華:就像大街上貼的小廣告,治這個病治那個病,等你這個東西公信力已經沒有了,那么我們誰都不會再信任你這個平臺。
變成功利場 微博發展面臨“畸形”
主持人:就像前兩天微博上傳的教授潛規則女生事件,后來也被證實是假消息。發那條假微博的網友承認,他的動機就是想粉絲多了能夠增加收入,因為他看到有一些幾十萬粉絲的人每轉一條就能收入好幾百,所以這個就是您剛才提到的,如果這個假的東西多了,平臺的信任度沒有了,那么他發的信息的價值也就沒有了。
賈敬華:對,而且現在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我認為是由于廣告主的一個利益,一個扭曲不正常的心理,造成了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就是說評價這個人的營銷效果他不是一套很客觀的體系,僅僅是拿他的粉絲數去評估,所以很多人鉆了這個空子。你覺得這個粉絲數量高,那么我就買一些粉絲,增加我粉絲的數量,我就可以賺錢賺得多,已經嚴重了違背了微博用戶最初開微博的初衷。最初玩微博我們只是為了把它當做一個平臺,當成一個自我品牌的宣傳承載平臺,而現在變成了一個功利場。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些市場研究機構今天對部分在美國股市交易的中國概念股的評級和目標股價進行了簡要評述,其中部分機構分別下調了攜程網、巨人網絡以及優酷網等公司的目標股價。 北京時間9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粉絲經濟被扭曲 微博發展面臨“畸形”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