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隨著團購行業逐漸走向成熟,推廣和人力成本都在迅速增加,不僅是規模較小的企業紛紛倒閉或出售,就連Facebook等大企業也削減了對這類業務的投入。
以下為文章全文:
行業洗牌
團購行業已經吸引了數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除了Groupon和LivingSocial等市場領頭羊外,還催生了大量的模仿者。但該行業現在開始經歷洗牌。
根據美國團購聚合網站Yipit.com的數據,今年以來,在全美530家團購網站中,有將近三分之一(170家)已經關閉或被出售,不僅是Scoop St和RelishNYC等小網站,就連Facebook和Yelp等希望利用自身龐大用戶群推廣團購業務的企業,也已經撤出了這一市場。
Scoop St聯合創始人大衛·安布羅斯(David Ambrose)表示,團購行業已經演變成了一場“軍備競賽”,大企業通過大量資金吸引訂閱用戶和數以百計的員工,從而加大其他網站的追趕難度。Scoop St已于上月被競爭對手BuyWithMe收購,但并未披露具體收購金額。
成本上漲
這一系列變化源于團購行業成本結構的轉變。由于團購網站可以從團購交易中抽取分成,因此創建一家團購企業只需要一個網站、一些電子郵件和愿意提供折扣的本地商家即可。但隨著行業逐漸成熟,這類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在飆升。
具體而言,吸引訂閱用戶的成本過去兩年間大幅增長。雖然吸引早期用戶不需要開展太多的推廣,但要繼續吸引其他消費者,并從一眾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卻需要花費更多資金。
例如,市場領頭羊Groupon今年6月提交的公開文件顯示,如果以實際參與過團購交易的訂閱用戶數計算,其2010年第一季度每名訂閱用戶的獲取成本為7.99美元,2011年第二季度則飆升至23.46美元。
總體而言,Groupon今年上半年的營銷成本為3.787億美元,遠高于去年同期的3550萬美元。很多小型網站沒有與之競爭的財力。
人力因素
與此同時,團購網站所需要的銷售人員也越來越多。監管文件顯示,Groupon在北美共計擁有990名銷售人員,一年前僅為201人。LivingSocial發言人表示,該公司的銷售人員也從去年同期的191人增加到目前的700人。
Groupon銷售人員的人均年薪約為3.5萬美元。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計入傭金,銷售人員的年薪最高可達10萬美元。小型網站通常只能聘請很少的銷售人員,而且只向其支付傭金,因此也就無法與大型團購網站的待遇相提并論。
安布羅斯表示,Scoop St沒有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應對團購業務不斷上漲的成本。盡管投資者2009年承諾向其注資1000萬美元,但他最終只獲得了120萬美元。等到2010年上半年,他花費了20萬美元推廣費用,但卻無奈地發現,消費者要么干脆不參與團購,即使參與團購也無法成為回頭客。
Scoop St被出售時已經擁有5萬訂閱用戶。“團購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簡單。”安布羅斯說。
失敗案例
與此同時,現年31歲沃里德·卡巴茲(Wleed Khabbaz)也于2009年10月開始憑借3萬美元信用卡借款籌辦RelishNYC。他于2010年5月推出了RelishNYC,幾個月后又發布了RelishCharlotte。
卡巴茲將所有的錢都投到了網站開發上,因此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推廣業務或聘請員工。由于要與4名銷售人員分享利潤,因此他每筆團購只能賺到大約100美元。
為了吸引更多商家通過他的網站發布團購交易,卡巴茲于2010年6月將分成比例從50%下調至20%。很多時候,他根本不收取任何分成。他甚至還推出了一些僅有四五美元的交易,但卻無法從中獲得足夠的利潤。
卡巴茲表示,沒有推廣,根本不可能吸引新的訂閱用戶。RelishNYC每次團購吸引的用戶通常都不超過20人。在今年4月關閉網站前,其訂閱用戶約為1萬人。
“我根本不應跟風進入這一行業。”卡巴茲說。
大型網站
即使是規模較大的網站也遭遇了類似的問題。Facebook今年4月開始測試自己的團購服務,但該公司的團購銷售團隊規模一直不大。雖然Facebook擁有眾多合作伙伴,但仍然不足以吸引其繼續投資。該公司已于上月宣布終止團購業務。
Facebook發言人表示,出于對未來發展的考慮,該公司將專注于其他社交體驗,而非團購。
與此同時,美國商鋪點評網站Yelp也于上月宣布縮減團購業務規模。該公司CEO杰里米·斯托普爾曼(Jeremy Stoppelman)表示,將把團購銷售團隊規模削減一半。
斯托普爾曼表示,當Yelp將加州伯克利的團購交易信息發送給舊金山等周邊城市的訂閱用戶時,會引發用戶的不滿。相比而言,Groupon和LivingSocial則會根據不同地區的用戶定制“超本地化”團購交易。
斯托普爾曼還補充道,團購行業“面臨著一些真正的挑戰”。但他拒絕發表進一步評論。
推薦閱讀
面對這一行業現狀,王微依然保持著對行業的樂觀態度。他表示,整個視頻行業一直都是盛夏,都是火爐,肯定不是寒冬。“因為錢太多了,大家對視頻行業前景非常看好,所以一波又一波的奮不顧身進來,我看到已經有五、六>>>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