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個插件,就能讓用戶的手機變成移動POS機,支持多種手機操作系統,可以覆蓋遠程支付、移動收款等多種應用。”這聽上去很酷的功能是在一個名為“快刷”的移動支付產品上實現的。在被支付業界稱為“大限”的9月1日到來之后,兩批共計40家已經拿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開始了更高層面上的競爭——從產品到平臺,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
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的硝煙從未散去。眼下,支付寶、快錢等企業競相與銀行達成戰略合作,以此擴大自身的資源優勢;盛大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盛付通將啟用全新域名,網易支付工具網易寶也新近推出了微支付功能;另一方面,整個市場又仿佛在一夜間變成了大型支付企業比拼產品技術的跑馬場,在支付寶、銀聯等企業相繼推出快捷支付產品不久,快錢干脆一舉推出了整套支付平臺“快+”,以及基于該平臺的移動支付戰略,并首次展示了新一代移動支付產品——“快刷”。
激烈的競爭加速著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形成,“移動支付產業將進入爆發成長期”,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公司CEO關國光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電子商務的普及促使整個產業鏈走向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在此背景下,一個以開放、融合、協同為基礎的健康和諧的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
移動支付 快速滲透
2011年,30%的支付是面對面的,70%是非面對面的。電子支付正以難以想象的發展速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二季度全國網上支付交易額達4566億元,同比增長117.6%。而EnfoDesk易觀智庫最新發布的 《國內移動支付市場年度綜合報告2011》顯示,用戶黏性的提升和更多近距支付業務的發展將使手機支付市場收入規模快速提升。2011年移動支付用戶有望達到2.2億戶,市場收入規模將增長78.8%,達到52.4億元。2013年則有望突破200億元,達到235.1億元。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電子支付都在快速成長。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銀行卡業務管理處處長黃萍在日前舉辦的金融展支付論壇上表示:“中國的電子支付體系正進入一個快速上升通道。”分析認為,移動支付的快速滲透得益于以下6大因素。
第一,移動互聯網網民規模快速增長。資料顯示,在中國8億手機用戶中,已經開通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達到3.03億,占總數的37.9%,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擴大。
第二,政策及產業各方強力驅動。不僅國家相關監管部門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包括移動支付在內的電子支付產業,并且銀聯、三大電信運營商及第三方支付企業紛紛以各種方式對移動支付市場進行戰略布局,基于各方對自身適當的定位,整體上有序推動著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
第三,3G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3G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移動支付的門檻,運營商3G網絡建設的逐步完善,從終端到應用的3G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逐步成熟,都將為移動支付提供堅實的發展基礎。
第四,廠商的移動互聯網化。隨著大型互聯網廠商開拓移動互聯網業務,用戶有望將其在互聯網上的行為習慣逐步擴展到移動互聯網上,由此衍生的支付需求將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理想的應用環境。
第五,移動互聯網新應用層出不窮。手機比PC更貼近個人用戶,且移動互聯網比寬帶互聯網的接入更為隨時隨地,因此移動互聯網將可以承載不同于寬帶互聯網的新應用,而新應用也將為移動支付創造更多發揮空間。
第六,資本對移動互聯網的追捧。已經能夠看到,資本市場正高度關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資本的強大力量正助推移動互聯網及移動支付市場。
移動支付 平臺競爭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隨著移動應用的大規模發布,無論移動應用開發者還是用戶對于移動支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構建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的生態環境意義重大。易觀國際的分析指出,在移動支付領域,“隨著支付寶、快錢等巨頭快速的橫向和縱向布局,未來電子支付將逐漸演化為平臺的競爭。產業鏈各方借助平臺提供的基礎性資源,在業務開展上有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形成電商生態圈價值共享的局面。”
在關國光看來,“在智能手機覆蓋率越來越高、傳統電子商務規模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支付向移動轉移的趨勢是非常明確的”。為此,快錢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推出了支付平臺“快+”,據了解,“快+”主要針對三大類應用。第一類是個人客戶,用戶可以用它來繳納公共事業費,也可以完成個人間的無現金支付。第二類是中小企業,因為對它們來說,POS機成本相對高昂,在銀行申請也不是很方便。第三類則是集團客戶,主要是有移動銷售業務的客戶,比如業務員外出,不可能每個人配備移動POS機,一來太貴,二來攜帶也不便。
事實上,除了快錢,不少第三方支付企業也早已把觸角伸向移動支付。匯付天下總裁周曄日前在參加中國互聯網大會時透露,作為首批獲得牌照的支付企業之一,匯付天下將在年內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移動支付產品。支付寶則在7月發布了全球首款手機條碼支付產品,該方案旨在為數以百萬計的微小商戶提供無需額外設備的低成本收款服務,這也是支付寶首次通過在線支付技術進入線下市場。而剛剛公布二季度財報的盛大網絡獲得了可觀營收,分析認為,盛付通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是盛大在線營收猛增的重要助推力,盛大未來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戰略布局已初顯成效。
有業內人士指出,移動支付是一個產業鏈,銀行、移動運營商、商戶、支付企業都是這一產業鏈生態圈的參與者,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環境日臻成熟,誰能搭好臺,就能唱好戲,產業鏈整合之下,平臺價值將日益凸顯。而以快錢“快+”為代表的開放平臺,和以支付寶為核心的黏性平臺之間的競爭,或成為未來我國電子支付行業角逐的焦點。
移動支付 無縫應用
“坐公交車刷手機、逛超市刷手機、付水電費刷手機……這些已不再是夢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呂本富展望了移動支付可以達成的美好愿景:“以后,市民不用再為坐公交車沒零錢而煩惱,不用再為忘記帶錢包而煩惱,也不用為大熱天排隊交水電費而煩惱,這就是移動支付的魅力。”而目前看來,要實現移動支付無縫應用的愿景,還需跨越幾重“障礙”。
首先是技術。目前來看,移動支付領域的各項技術仍不夠成熟,系統穩定性仍顯不足。比如,支付平臺在和銀行、商戶等環節的銜接上仍存在穩定性的問題,用戶體驗有待提高。
其次是用戶對賬戶安全性的疑慮。作為支付應用,賬戶的安全性是用戶最最關注的內容,也是用戶選擇使用的主要門檻。因此,作為移動支付的推廣者,第三方支付企業除了要不斷提高應用本身的安全指數外,還要從認知角度打消用戶的安全疑慮。
第三是電信運營商和銀行的利益分配問題。在廣義的移動支付模式中,銀行和電信運營商均屬于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均希望在移動支付市場中占得核心地位,掌控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因此,兩大部門間存在難以調和的利益沖突,成為該模式發展的一大瓶頸。不過,在基于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狹義移動支付市場中,該阻礙因素則相對不太明顯。在9月14日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表示,目前中國移動與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合作非常順利。這一表述給業界以很大的想象空間。
某電商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手機支付是未來移動商務的重要環節,支付是產業鏈的核心。安全性和用戶體驗是決定移動支付產品價值的核心因素。”他希望產業鏈中出現專業化、獨立的支付企業,能夠在跨越障礙后引領移動支付進階發展。據悉,該電商企業通過與某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合作,獲得了很多開放接口,已經享受到平臺開放融合所帶來的業務增值。中國農業銀行現金管理部副總經理張秀萍也同樣認為,在移動支付發展的過程中,最受關注的是安全、方便、快捷,缺一不可,當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后,移動支付的跨越式發展也就指日可待。
推薦閱讀
“我對于社交平臺的盈利能力基本上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如果你想在社交平臺上賺錢,你就要冒很大的風險,最終能否盈利還是一個問號。”索瑞爾昨日說。 北京時間9月17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全球最大廣告公司WPP集團C>>>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第三方支付涉足移動支付 無縫應用成趨勢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