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是一種力量。”在703網站的“散講溫州”板塊下,寫著這么一句話。703網站是浙江省溫州市的一個民間網站,但現在,它被稱為國內“最猛料網站”。
員工都是“80后”
“703網站的域名為‘703804’,是溫州土話‘東拉西扯’的諧音。”在703網站創始人之一葉哲看來,703網站更像是個“公共廁所”,網民在現實社會中遇到不公、受了委屈,或者求助無門時,都可以來這里發泄一下。
葉哲1978年出生,從浙大畢業后進入溫州市規劃局工作,2001年又去同濟大學讀研究生,目前是名公務員。703網站的建立“純屬偶然”。2004年5月3日,他和幾個好友經常光顧的溫州網論壇突然“永久關閉”,大家“心里空了一塊”,商量建個新的論壇,葉哲帶頭做起了這件事。幾天之后,703網站誕生了。
網站現在有65名全職員工,除他以外,都是1980年后出生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多是出于對703網站的“崇拜”慕名而來,很能吃苦。最受關注的“散講溫州”板塊,由5個人輪流值班,論壇的發帖時間是每天早晨7時至第二天2時。“看到它能為民眾說真心話,把許多貪官拉下馬,覺得自己做了點事,這種感覺真好。”一位員工說。
爆料了很多“大事件”
2005年4月26日晚,朋友聲稱有一篇絕對真實但比較“猛”的新聞稿,想發在網站上。這篇題為《鹿城警察開假牌車肇事逃逸——要求主持公道》的帖子披露,溫州市鹿城區公安分局110指揮中心副主任沈諾,駕車追尾了一輛出租車后溜之大吉。出租車司機費了很大勁兒終于找到了他,但沈聲稱“不怕脫了身上的‘皮’和他干”。
沈諾的話激起了民憤。當天下午,跟帖達到100多個,點擊率超過4000次,電話也被“打爆了”。迫于各方壓力,葉哲讓工作人員先將帖子刪除,可不久,網友重新發上來,這樣刪了發發了刪,折騰了兩個多月。最后,溫州市公安局對沈諾作出黨內警告處分決定,才平息了事端。
而2008年曝光鹿城區原區委書記楊湘洪滯留國外和2009年曝光溫州領導干部購買舊城安置房,則被這些年輕人戲稱為“雙雄”。
2008年,楊湘洪以出國考察團團長的身份訪問法國,滯留不歸。10月,有網友在703網站上發表長篇官場小說《區委書記》。雖然作者說是“純屬虛構”,但仍有網友指出,其情節與楊湘洪出國考察的大部分事實相符。同年11月12日,楊湘洪被雙開。
2009年4月7日,有網友在一篇《溫州舊城領導內部購房貪污的貓膩解讀》的帖子中,爆出溫州一些官員以遠低于市場的價格,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購到安置房的內幕,并附上一份完整名單,官員姓名、職位、房子位置等全部列了出來。受到有關部門干預,葉哲關閉了帖子。不過,兩個星期后,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原黨組書記、副指揮吳權書被雙規。
保證內容真實性
目前,703網站每天發帖量五六百條,回帖高達五六千條,這么多的內容,真實性如何保證?葉哲解釋:“第一步是看內容屬于民生還是政論,對于后者我們缺乏把關的資歷和權力,一般不會保留;第二步是區分帖子的矛盾面,按照公共利益、共同利益、私人利益劃分,有照片、文件等‘證據’詳實的帖子,一般會留下。對于一些事關公共利益的帖子,我們會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并把反饋信息及時告知網友。對于諸如拆遷安置、國有企業職工利益等,我們通常需要去現場了解情況。而對于私人的‘抱怨帖’,原則上我們不予理睬。”
頻爆官場或企業內幕,牽扯到了許多利益集團,703網站的年輕人被恐嚇威脅也成了家常便飯。
2010年12月16日,溫州菜籃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應國權被雙規,而當年,他的違紀內幕也是在“703”被揭露出來的。那時,有人找葉哲等人“軟公關”不成,便放出風來,揚言“要了你們的手腳”。
盡管如此,年輕人們依然決心做下去。頻道二部的負責人潘淑瓊說,她受葉哲之邀進入703網站工作,收入雖沒有以前高,但生活卻更“有滋有味”。她認為,“703”最大的成功在于“它能使政府聽到平常很難聽到、來自群眾真實的聲音”。
當地一位官員對記者說,他閑下來的時候,就會去看看703網站,這樣能更全面、更及時了解群眾呼聲。溫州某派出所甚至有個不成文規定,要求民警們每天必須上“703”,看有沒有投訴。
中國網絡傳播學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杜俊飛表示:“‘703’這樣的民間網站因反腐受到網民熱捧,反映出網絡監督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微博等新媒體也具備這樣的功能,對這些新的輿論監督形式,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來保證它們發揮更大的功效。
推薦閱讀
黃川埋怨現在的智基創投不作為。郭峰在新浪微博上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剛咨詢內部人士,貪錢的干掉了做事的,股東又太弱勢”。郭峰說最大的競爭者破壞者,來自企業內部,并且強調,“不管內部怎么斗爭,對客戶服務>>>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