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店是平安集團投資組合里的“灰姑娘”!2010年5月以8000萬實際出資額控股電子商務網站1號店80%股權一年后,平安保險集團以6500萬美元(約4.5億元)將其20%股權轉讓給美國商業零售商沃爾瑪。一年間所持1號店股權增值近10倍。平安保險集團在出售1號店股權時卻上演了化腐朽為神奇的“資本運作魔方”。
“友情交易”帶來的喜與憂
“雪中送炭”卻意外“沙里淘金”,只是更進一步卻走向“同床異夢”。
平安保險集團與1號店的聯姻,更像是平安保險集團高管對1號店的“雪中送炭”。“當時1號店業務快速擴張,已出現資金短缺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注資,整個公司資金鏈將會出現大問題。”一位接近這筆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在1號店“情定”平安保險集團前,1號店也曾接觸過多家風險投資機構,卻基于企業估值與資金到位時間方面的分歧沒有成功。
“選擇平安保險集團,主要是雙方高管有著很深厚的友情,平安集團高層原先打算僅僅是救助1號店渡過難關。”平安保險集團收購1號店80%股權的實際出資額,僅僅只有8000萬,而非外界傳聞的2億元。考慮到創業團隊出讓公司控股權,平安保險集團也和1號店創始團隊簽訂了一份經營團隊股權激勵協議。
接手1號店控股權后如何實現資源整合,對平安保險集團卻是一道突如其來的難題。“由于是平安集團最高層拍板決定的投資項目,其實平安集團股權投資部門并沒有直接參與這起項目收購,一時也不知道接手1號店該如何實現投資管理服務。”知情人士透露,平安集團將投資創建的平安藥網和平安醫網劃入1號店以實現三網合一,也是平安集團收購1號店后提出的資源整合規劃。
記者了解到,長期負責平安集團股權投資與PE投資風險評估的平安信托直接投資部門并沒有參與1號店投資決策流程,盡管平安保險集團最終通過平安信托子公司平安創新資本“出面”持有1號店80%股權,但實際出資方是平安集團。
不過,隨著整合的進展,平安保險集團卻對1號店開始勒緊錢袋,只因平安保險集團發現一號店對它主營業務拓展并沒有起到預期的協同效應。“說白了,就是資源整合效果不夠理想。”更讓1號店處境尷尬的是它難以在平安保險集團交叉營銷體系找到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一位曾經通過平安車險電話營銷購買產品的車主通過1號店平臺續買平安車險產品,這筆收入在平安集團仍會被看成是平安車險部門業務收入,而不會被“視為”1號店對平安車險收入增長的“貢獻”。
“1號店收入大增,主要得益于平安方面的資源整合協助。”知情人士分析說,如平安打造綜合金融的“萬里通”積分平臺,已和1號店實現對接:平安信用卡的持卡人能用積分在1號店里購物,“反而是1號店對平安保險綜合金融業務拓展的貢獻并不如意。”
這也讓平安集團對1號店原先考慮的2億元總投資計劃不得不中途擱淺。而1號店自身業務擴張步伐并未停止。這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起初1號店管理團隊將業務擴張規劃與所需資金告知平安保險集團方面,希望他們給予更多資金支持,但平安集團則考慮通過出讓1號店部分股權提供業務擴張資金,而不是由集團追加投資。”今年初,平安資產管理公司便承擔起出售1號店部分股權的責任。
控股權之爭
出售20%股權獲得未來發展的資金,牢牢控制住控股權的平安集團期待著1號店的未來。
平安集團出售1號店股權展現了“資本運作高手本色”。
紅杉資本與騰訊集團最先參與收購1號店股權的競標。但“平安集團對1號店估值至少在20億元人民幣,紅杉資本與騰訊集團覺得估值偏高。”
雙方最大的分歧,主要是紅杉資本與騰訊集團均提出要得到1號店控股權,但平安保險集團卻不愿出讓。“09年1號店收入沒有超過1億元,但去年在平安集團幫助下,收入一舉超過8億元,平安集團認為靠著自身資源整合,完全有能力讓1號店業績實現更高增長。” 最終,控股權之爭一度讓1號店股權轉讓談判陷入僵局,直到沃爾瑪殺出。
“沃爾瑪同意以接近平安集團估值報價接受約1號店20%股權,并承諾讓平安集團保持對1號店的控股比例。”而且沃爾瑪還同意兌現1號店管理團隊與平安集團原先簽訂的股權激勵協議,并出資購買上述部分股權,“所以在這起收購里,1號店管理團隊也實現了部分股權激勵。”
今年6月,沃爾瑪在上海設立沃爾瑪全球電子商務中國總部,并將1號店作為其電子商務的重要載體,畢竟1號店以網絡營銷快速消費品為主營業務,不像當當網與京東商城分別以網絡售書和3C等標準化產品,在快消品的存儲與配送方面積累很多資源與運作經驗,與沃爾瑪的線下大賣場業務構成互補。
在平安集團看來,一旦1號店得到沃爾瑪集團的資源整合,其業務收入增長速度將更上一層樓,其股權增值空間將遠遠不止一年間的10多倍。“在沃爾瑪決定競標1號店部分股權時,平安集團已決定不會出讓控股權,他們看好的是1號店未來的業績增長與IPO前景。”
出售20%股權融資,僅僅只是平安集團協助1號店得到業務擴張資金與沃爾瑪資源整合,以取得更高股權增值回報的“權宜之計”。
推薦閱讀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凡是陷入困境的,基本都是燒錢的網站,團購網站已不必說,眾多團購網站一年的廣告費動輒上億,而團購本身的盈利能力能夠支撐這樣大的廣告投入嗎? 最近關于電商的新聞很多,大多是負面的,比如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平安投資1號店喜與憂:一年增值10倍 轉手內幕待揭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