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在京開班
郭美美事件納入發言人培訓課程
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相比應對媒體的“術”,發言人更需培養“道”“義”
新聞發言人最好開設微博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劉鵬飛是此次培訓班的授課教師之一。盡管新聞出版總署并未特別強調課程內容,但他仍將以微博為陣地的網絡輿情應對作為授課重點。
他的課程題目是“網絡輿情觀察與輿情應對”。劉鵬飛指出,微博本身是一個好工具,如果用得好便能及時規避負面謠言。“微博讓郭美美事件引發紅十字會信任危機,而在動車事故中,浙江當地黨政機構的微博則起到了很好效果”,“學生反響很大”。劉鵬飛評價授課效果時稱,在短暫的課間休息間隙,很多企業和政府宣傳人員大量提問,問題大多涉及微博,比如如何應對網絡輿情的發展趨勢、微博爆出的突發事件、網絡謠言等。
從2007年開始,劉鵬飛便著手統計網絡輿情。他總結,社會輿論熱點的設置功能在不斷提高,網絡作為首發信息源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今年這一數據已達67%左右。他建議,“新聞發言人必須關注微博,最好開設微博”。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也發現了這一趨勢。曾為多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講課的他稱,相比此前關注傳統媒體的培訓班,近期則多將應對網絡輿論作為重點。在他看來,各級各類的新聞發言人也承擔著網絡發言人的角色。回應網絡,是新聞發言工作的外延。
突發事件發生后,政府和企業應如何跟媒體與公眾進行溝通,又該如何應對在微博“發酵”的公共議題?近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教育中心主辦的第八期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在北京開班。引起熱議的“郭美美事件”、動車事故等案例“登堂入室”,成為培訓樣本。
作為授課教師的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指出,目前我國的新聞發言人還未形成職業化,更多是職務化的模式。相比應對媒體的“術”,新聞發言人更需培養的是“道”和“義”。
突發事件要溝通而不是應對
在突發事件頻發的今天,應對突發事件無疑成為新聞發言人所面臨的重要任務。新聞出版總署將其作為重點,在公布的培訓內容中,便有兩項針對“突發事件”,分別是“突發事件應對與輿論引導”、“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預案編制與實施”。
在為數不多的講座中亦有涉及: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慶安和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分別就《突發事件中的政府媒體關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溝通的體會和啟示》舉辦了專場講座。
“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題目”,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慶安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己選擇講解“突發事件”,正是因為突發事件是近期讓民眾產生對立情緒的原因所在,而事件的處理方式則是檢驗政府管理的重要環節。
“現在大部分突發事件都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目前處于矛盾多發期”,周慶安的講座,一半時間用來總結當前突發事件的特點,一半則用來講解事件發生后,政府及新聞發言人應承擔的責任。
“我不喜歡用‘應對’這個詞,應該是‘溝通’”,談及題目,周慶安專門糾正了此前培訓班公布的《突發事件應對與媒體關系管理》一題,他改為《突發事件中的政府媒體關系》。在他看來,“應對”多少存在被動含義,而“新聞發言人本身是一座橋梁,其任務就是信息公開和解疑釋惑,即解答社會公眾對突發事件的質疑”。
發言人不應堵塞而需疏通
本次培訓內容還包括如何提升新聞發言人的溝通技巧。公安部宣傳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武和平講授《增信釋疑,坦誠面對》,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則講授《媒體溝通技巧與新聞發布實務》。
“無論故宮、紅十字會、雙匯火腿腸等事件,都說明如果不積極主動面對媒體和公眾,即使事件被有關部門壓下去,部門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望也會降低”,結合近期頻發的多起熱點事件,王旭明向南都記者介紹,此次培訓相比此前更為具體、更務實。據了解,曾發生雙匯火腿腸事件的雙匯集團派出副總經理劉金濤參加了本次培訓。
王旭明坦言,新聞發言人不是堵塞問題,而是需要做疏通工作。“比如故宮,媒體可以不討論,但它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大大下降,這是最可怕的。”
“新聞發言人如果不能化解公眾怨氣和矛盾,與社會、媒體不能很好溝通,則不合格”,周慶安建議,新聞發言人需要“低姿態”,去溝通。
在參加本次培訓的近百名學員中,據周慶安介紹,企業占據多數,涉及能源和機場等。“與公眾直接關系較大的企業,和政府所面臨的輿論公開的要求一樣,企業在經營中是受惠于民的,也有反哺于民的責任”,在周慶安看來,其中一項重要“責任”就是信息披露、與社會溝通。“現在很多民眾對企業存在情緒,很重要一點就是因為企業對信息披露得不夠,溝通不足”。
推薦閱讀
近期,一位名叫Christinez的網友在微博指責淘米網CEO汪海兵,稱淘米網利用小孩玩游戲容易上癮的弱點,引誘未成年人用聲訊臺充值,指責淘米網為騙子網站。日前,淘米網新聞發言人郭莉表示,淘米網已與網友Christinez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聞發言人培訓課程:利用微博規避負面謠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