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身份服務”
谷歌最新推出的社交網絡Google+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但谷歌卻仍在繼續要求用戶遵守備受爭議的實名政策,否則就有可能面臨賬戶被關停的風險。
批評人士認為,此舉會對一些有可能因為在網上使用實名而面臨危險的人構成傷害。那么,谷歌為何堅持這一政策,并且不惜因此而得罪眾多用戶呢?
答案或許可以從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上周末發表的評論中得出。在愛丁堡接受采訪時,施密特對谷歌的實名制政策進行了辯護。他說,谷歌創建Google+的主要目的是把它當做一款身份服務。所以從本質上講,如果谷歌要利用這類信息繼續開發產品,就必須要求用戶使用實名。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記者安迪·卡文(Andy Carvin)表示:“至于人們對安全性的擔憂,他表示Google+完全出于自愿,沒有人會強迫你使用這款服務。對于會因為使用實名而面臨風險的人而言,就不應當使用Google+。”
簡而言之:這都是為了身份。當然,這也與Facebook有關。
Facebook的“在線密碼”
Facebook是互聯網上最大的“身份服務”,而該公司已經開始構建一個相當于“在線密碼”的東西。
這種密碼很強大:由于Facebook是一家跨國公司,因此這實際上是一種全球身份,而不僅僅是全國身份。而且可以提供傳統身份系統所缺乏的東西: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友網絡。
通過Facebook Connect通用登錄服務,用戶無需填寫冗長的注冊表格即可登錄任何支持這一服務的網站。因此,你可以忘掉密碼,只需要Facebook即可。另外,Facebook的在線身份可以幫助其在眾多行業獲得領先地位。
網絡廣告?很容易:無論身處互聯網的哪個角落,由于Facebook擁有大量的用戶資料,因此該公司的身份系統可以幫助網站為用戶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廣告。
移動支付?借助一個值得信賴的身份系統以及“信用幣”系統,Facebook有朝一日或許可以在數字交易中代替用戶的信用卡。
博客評論?Facebook已經在這一領域領先谷歌,可以幫助用戶在新聞網站發表經過身份認證的評論,從而利用實名過濾垃圾信息。但批評人士也指出,這種行為會阻礙異見人士發表觀點。
贏得身份大戰
那么谷歌為什么不酌情允許使用假名?或者在某些涉及隱私的情況下允許用戶隱藏真名呢?我的猜測是:谷歌擔心此舉會使得身份系統的可靠性低于Facebook,后者一直都在堅持實名制。
我認為,谷歌也有可能擔心,稍有松動就會威脅其全新身份系統的可信度,從而讓Facebook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對于移動支付而言,或許人們并不希望與用假名的人做生意。而對于網站而言,當他們面臨著一個完全實名的系統和一個偶爾會出現假名的系統時,哪個更有可能成為最終的選擇?哪個又會成為最終的在線密碼?答案顯而易見。
雖然對谷歌實名制提出批評的人擁有很多支持者,但我認為谷歌不會屈服,畢竟谷歌太擔心在身份大戰中輸給Facebook了,而贏得這場大戰也的確會給它帶來巨大的利益。
Google+近期在很多問題上都會極力滿足用戶需求,但我希望他們在這一問題上能夠堅持原則。
推薦閱讀
數據顯示,八月初,Google+為Google貢獻了2.89%的流量,而現在,已經降至1.84%。鑒于Google全站訪問量基本穩定,占比下滑36%,意味著Google+的訪問流量也相應減少了三分之一。 北京時間8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