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據國外媒體報道,正在準備IPO的Groupon近來卻因為流量下降、盈利問題等備受質疑和市場考驗。這是否正說明Groupon正迎來"MySpace時刻"?以下為報道全文:
“MySpace時刻”遲早會像crowdsourcing(眾包)、bromance(兄弟情誼)和cougars(將年輕男子作為獵物的中老年女人)一樣被收入《韋氏大學詞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事實證明,曾經看似不可戰勝的品牌會讓人費解地逐漸失去人心,何妨給這一現象起個名字,這樣我們就可以說,誰知道呢,Groupon可能正迎來它的“MySpace時刻”。
不無可能。
或多或少,Groupon總存在著一點問題:在其第一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報的文件檔案中,Groupon對調整后綜合運營利潤的計算引起了SEC的不悅以及不少會計從業者的嘲笑。它忽略了營銷成本,從而夸大了公司的價值。Groupon隨后修改了這一報告。
它的報告顯示第二季度為凈虧損(盡管其中很大一部分與雇傭一千多名員工有關)。
市場調研公司Experian Hitwise報告,今夏Groupon訪問量大幅下降,上周的網站流量相較于今年6月份第二周的峰值下降了將近50%。
而與此同時,社交網站Living Social的訪問量則增長了27%。
當然這只是兩個數據點,而且它們忽略了Groupon確實擁有龐大的資產:它的電子郵件名錄——Groupon首席執行官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最近在一份給員工的內部備忘錄中指出了這一點(鑒于公司目前正處于靜止期,這也是Groupon唯一進行自我辯護的方式)——以及市場領先優勢和品牌知名度。
它也正以“Groupon Now”服務推動實時手機團購業務。
但別的網站也會時不時地遭遇流量下降——甚至沒法將落后的方案重振旗鼓的情況。還記得谷歌發布Google+以前的那些社交媒體嘗試嗎?
抑或是eBay擺脫單一拍賣模式的多樣化嘗試。
“每日一團”模式能否可持續?
其實,eBay在這里是一個不錯的參照。十到十五年前,由于其當時極高的受歡迎度,任何商品都實行拍賣制。誠然,這一業務模式仍然有它的市場,但正如eBay對于“一口價”的注重所顯示的,最好還是進行多樣化,發展其他業務類別。
但愿每日一團模式也是如此。人們日漸懷疑它目前的形式是否得以持續——也就是說,從長遠來看,是否有足夠的消費者來支撐美國四百多家每日團購網站提供的交易,或者說支撐起這四百多個商家?
Experian Hitwise提供的一個數據顯示,在同一時期,“每日團購及聚合”類網站的整體訪問量下降了25%,可能對Groupon及其模式來說不是什么好兆頭。
同時,它指出在線比價購物網站PriceGrabber于6月份發布了一項“當地團購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者中有44%表示他們使用或搜索每日團購網站。“然而,有52%的人表示對每天收到大量自吹自擂的團購廣告感到不堪重負。”
推薦閱讀
這是騰訊視頻不久前針對長視頻宣布大局精細化運營策略之后,在原創內容上再次出擊。目前,騰訊視頻在一二線城市已經擁有較高的覆蓋率,同時挺進三四線城市。“在服務器、CDN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騰訊視頻的投入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roupon受質疑:正迎來“MySpace時刻”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