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在美國的理財類網站薄荷網(Mint.com),2007年才正式上線,如今卻已經擁有超過600萬個用戶,而且在不向用戶收費的前提下,依靠向用戶推薦各種“幫你省錢”的金融產品的傭金,找到了實現盈利的模式。
模式備受風投青睞,兩年內獲得三輪融資,最終被美國最大的財務軟件開發商Intuit出資1.7億美金收購。
免費也能把錢賺了
薄荷網的服務并不復雜,它提供了一個電子平臺,用戶將自己的收支數據輸入其中,相當于是一本“記賬簿”。當然在電子貨幣盛行的時代,用戶更多的交易是通過銀行賬戶來進行。用戶需要將個人的各種財務信息,包括銀行賬戶、信用卡、貸款、退休金賬戶等,通過授權與薄荷網上自己的賬戶實現鏈接。此后,用戶不同賬戶上每一筆收支情況,都將在薄荷網這本“記賬簿”上一覽無遺。
在這以后,薄荷網的理財功力才開始發威。薄荷網的特別之處,在于其創始人AaronPatzer發明的兩項突破技術。第一項便是自動檢索分類技術,它能夠將收集到的各種收支信息,按照不同的類別,自動劃分至所屬類別,吃飯歸吃飯,房貸歸房貸;第二項技術,也是涉及薄荷網盈利模式的核心技術,是通過分析用戶的理財行為,向其推薦收益率更高、能賺更多錢或者省更多錢的理財產品。
比如說,用戶在一個銀行里存了一筆錢,年利率是3%;薄荷網系統分析后發現,有另外一家銀行的年利率達到5%,于是便會向用戶作出推薦。同樣的道理,如果系統發現用戶的信用卡經常是在餐廳消費,也會自動向用戶推薦在餐廳刷卡優惠更多的信用卡。
這種為用戶推薦“省錢妙招”的做法,正是薄荷網盈利能力的來源。很多的個人理財網站,都是通過收取會員費或者是廣告費來取得收入。薄荷網卻一直堅持免費,其盈利方式則來自上述的產品推介,如果用戶最終選擇了薄荷網推薦的金融產品,就能取得合作金融機構支付的中介費。這種有點像“比價網站”的服務,成為了薄荷網獨特的賺錢武器。
理財當然不能繁瑣
身處用戶體驗至上的Web2.0時代,薄荷網能夠深受用戶的喜愛,在眾多的個人理財網站中脫穎而出,擁有超過600萬個用戶,還在于作為軟件工程師出身的創始人AaronPatzer對用戶體驗的重視。
當初AaronPatzer建立薄荷網的初衷,正是由于自己被一些繁瑣的所謂理財網站,搞得頭昏腦漲,因此,薄荷網的理念,是認為理財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讓一個復雜的理財網站搞得一團糟。薄荷網的界面力求簡潔,用戶注冊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打開網站,通過彩色的圖表和簡單的數字,薄荷網便將各種收支的情況,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通過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薄荷網的許多服務,常常能讓用戶感到貼心的驚喜。比如說,當用戶的信用卡賬單快到期的時候,薄荷網會自動發出手機短信或者電子郵件提醒;網站強大的分類統計功能,能夠幫助用戶分析每個月在飲食、娛樂等各方面的開支比重,以便用戶制訂出更有針對性的省錢方案。薄荷網還有強大的手機應用插件,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自己的賬戶情況。
推薦閱讀
美國商鋪點評網站Yelp周一表示,由于擔心用戶會因為團購交易過多而不知所措,因此該公司將削減剛剛推出一年的團購服務規模。Yelp是2010年8月開始面向加州圣迭戈的本地商家提供團購交易的。 北京時間8月30日上午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薄荷網:免費也能把錢賺了 理財不要煩瑣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