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文章概要: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測算,美國搜索廣告市場規模明年將達到150億美元,增長14%。如果Facebook屆時的份額能夠達到谷歌目前的一半,其估值就將輕易增加250億美元甚至更多。
對于CEO而言,只要有適當的機會在搜索市場取得成功,便完全有理由為了有可能因此獲得的利益而進軍這一市場。盡管我相信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不會輕視由此帶來的額外收入、利潤或市值,但我認為除了財務利益外,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促使他明年進軍搜索市場。
這是因為此舉對Facebook用戶有利,而這正是扎克伯格最看重的產品開發原則。以下就是Facebook明年應當進軍搜索市場的5大原因:
1、將Facebook打造成終極門戶
很多用戶已經將Facebook視為上網門戶,有半數用戶每天都會登錄。他們每天使用該網站的時間甚至比谷歌還高出70%,比雅虎高出一倍。Facebook實際上已經成了一款網上操作系統。但它目前提供的主要信息還僅限于其他人在Newsfeed中發布的內容。要想成為真正的上網門戶,就必須要為用戶提供訪問其他網站的渠道。所以扎克伯格需要為用戶提供廣泛的對外渠道,滿足他們的興趣。
2、改進搜索功能
Facebook其實已經為用戶提供了由必應支持的搜索功能,但卻很少有人使用該功能進行全網搜索,而且該功能的確效果不佳,扎克伯格對此心知肚明。這樣的功能會有損用戶體驗,因此必須要改進。
3、改善用戶的在線生活
Facebook擁有大量用戶數據,因此可以推出比競爭對手更好的搜索結果。Facebook的頁面和鏈接資源與谷歌相同,但在人際關系方面卻遠勝于谷歌。Facebook知道你喜歡什么,也知道你的好友喜歡什么。而且,Facebook完全了解真正的興趣與垃圾信息之間的區別。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優秀的結果可以改善用戶的在線生活。
4、全面連接世界
自誕生以來,Facebook的目的就是為用戶提供服務,方便他們彼此聯系,并逐漸與世界建立連接。僅僅是依靠他人分享的內容還不足以完成這一目標,當人們明確知道自己的需求時,Facebook必須通過搜索功能來滿足這種需求。
5、擴充龐大的數據庫
搜索不僅能夠幫助用戶,還可以對Facebook起到幫助。具體而言,它將為Facebook提供更多數據,幫助其進一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雖然隱私問題已經逐漸被外界所關注,但多數人都愿意用隱私換取有價值的個性化服務。
借助Facebook Connect、Open Graph和Like按鈕,Facebook已經顯示出與整個網絡連接的意愿,下一步就是幫助人們更好地訪問這些信息。
Facebook:網上生活的操作系統
Facebook最初是一款社交應用,但現在卻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款網絡社交操作系統。提供世界級的搜索引擎是向社交操作系統進化過程中的下一步。網絡世界當前的核心已經不再是文件,而是人,而Facebook正是一個以人際關系為基礎的操作系統。
一旦實現全面連接,Facebook肯定會成為網絡的中心樞紐。它將了解用戶在每個網頁上停留的時間、每個鏈接的用處以及每個用戶的狀態。它還將構建一個實時系統,為每個推薦提供反饋。
數據的價值將非常大:可以推薦信息,發布廣告,提煉搜索,并推出下一代社交應用。這將為Facebook提供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但更重要的是,Facebook將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社交搜索”不僅是好友分享的鏈接
社交搜索的概念并不新穎,必應和Blekko都曾經將Facebook好友推薦的內容整合到搜索引擎中。盡管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搜索體驗,但與全面挖掘Facebook的數據價值相比,仍然不值一提:它可以完全根據用戶的個人需求定制搜索結果,依據則完全來自于用戶本人及其好友的數據。
由于采用匿名環境,因此谷歌和必應在多數情況下為所有人提供的搜索結果都完全相同。據微軟內部人士透露,除了個別的測試外,所有人看到的排名第一的結果都必須相同。其實,這一規定是在效仿谷歌。Facebook則可以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供更好的結果。
Facebook可以在社交領域重新定義搜索
憑借龐大的社交數據,Facebook將有機會重新定義這一領域。谷歌定義了過去十年的互聯網使用方式。但就當谷歌取代上一代的目錄頁面時,又一次突破也如箭在弦,而Facebook則是理所當然的潮流引領者。
我相信Facebook的工程師已經想象過:在全面連接的世界中,搜索將會是什么樣子。搜索可以具有前瞻性,并借助好友分享的信息進行改進,而不僅僅是等待著用戶主動填寫
推薦閱讀
凡客計劃于2011年第四季度進行IPO。有觀點認為,凡客此舉或是為削減成本,優化財務報表。雖然吳文材不能證實凡客上市的時間表,但他斷言凡客的上市是遲早的事。 據經濟之聲報道,又一家IT公司要裁員了。坊間傳言電子>>>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