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高朋裁員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8月21日,部分被裁員工的代理律師趙占領在微博中透露,“目前被裁人數已經突破400人”。但這一數字并未得到高朋確認。
只是不得不驚嘆世界變化之快,此前高朋高調入華,高薪挖角及大規模招聘的消息才剛剛發生過。
就像Myspace、Ebay等在華折戟一樣,高朋的遭遇亦被解讀為外來的和尚念不好經。這使得Groupon的IPO更引人關注,甚至引發了市場對Groupon中國戰略的懷疑。
但,這背后僅僅是高朋本土化的問題嗎?
團購裁員:誰為瘋狂而埋單?
高朋甫入中國就野心勃勃,希望在幾個月內坐上中國團購行業的頭把交椅。報道稱,從2011年2月至今,它已經在全國120多個城市開設分站,員工超過3000人。
在這一點上,高朋秉承了Groupon的衣缽。Groupon成立于2008年,到2010年底時,其員工已超過4000名,業務覆蓋至全球565個城市,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互聯網公司”。
在中國,快也幾乎成了所有團購網站的統一表情。
拉手網CEO吳波就認為,團購的特點就是快。目前,拉手直營的城市超過170家,員工達5000多人。吳波最近還對外公布了拉手的“千城計劃”,即針對四、五級城市,在年底前再覆蓋1000個城市。吳波早前接受《新世紀周刊》采訪時稱,“迅速擴張的原因就是被Groupon刺激的。”
而據公開數據,風頭正勁的美團、滿座、窩窩團等,員工規模也以千計,窩窩團已經達到5500人,窩窩團的分站數量亦有150多個。
Groupon招股書顯示,2008-2010年,其營收分別為9.4萬美金、3047萬美金和7.1億美金。但招股書還告訴人們,這三年,Groupon的運營費用分別高達:164萬美金、1201萬美金和7億美金。
無論是Groupon的虧損,還是高朋裁員,在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看來,“都太心急了,一下子把攤子鋪得太大”。
與此暗合的是高朋網COO(首席運營官)歐陽云的解釋。8月23日,他打破沉默,對媒體表示,高朋這次裁員是“戰略上的調整,希望配置更多的兵力,到中大型城市,因為大中型城市團購發展條件更加成熟”。
實際上,高朋不是第一個“瘦身”的團購網站。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不久前就透露,美團主動關閉了四個城市的分站,原因是,經過統計和預測,對于兩年內都沒有足夠團購消費市場的城市,美團網會暫緩拓展計劃。據報載,前段時間開心團購、拉手網、窩窩團等都有“瘦身”動作。
無論是王慧文還是沈博陽都認為,接下來團購行業肯定還會有大幅裁員。除了人員,被縮減的可能還有廣告。吳波就透露,在本輪廣告投放計劃結束后,暫緩廣告攻勢。
進化一:本地服務份額凸顯
每天只推一款低折扣的本地服務,這就是Groupon的生意模型。招股書顯示,Groupon91%的團購都來自SPA、發廊、餐館及其它服務。
2010年,這一模式被拷貝到中國,并被中國的創業者們加以改良。除了團購本地服務,他們紛紛涉足實物類的團購,呈現出商品和服務“混團”的狀態。
但目前來看,吃喝玩樂的本地服務在團購行業中地位逐漸穩固。
根據團800的統計,2010年12月份,僅服飾箱包類的實物商品就占團購行業總銷售額的20%,而化妝品和保健品則占比7%。今年7月,團購行業精品團購(實物類團購)比例為17.11%。易觀國際的數據也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按交易額計算,本地生活服務類的團購占比達82.7%,商品和美妝兩個實物品類共占比12.2%。
在團商品還是團服務的問題上,團購行業的脈絡也漸次清晰。
比如,美團的王興就認為,做實物類團購網站與淘寶和京東商城相比沒有什么競爭優勢,本地服務類的團購才是電子商務的新機會;窩窩團CEO徐茂棟也一直堅持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并稱,“只有生活服務消費類,才最符合團購的本質和特性”;滿座和大眾點評網也一直主打本地生活服務。
可以佐證的是團800的數據:今年7月份,中國團購10強的網站中,美團、大眾點評網和58團的本地服務產品銷售額在當月的總銷售額中的占比高達90%以上,滿座、窩窩團、嘀嗒團和F團分別在80%-90%之間。
有意思的是,團購模式的鼻祖Groupon似乎又在拷貝中國模式。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文稱,Groupon意欲將觸角伸向“本地服務”以外的領域,開展日用品和其它常用的網購商品的團購服務。
團購模式曲線進化
由于不受地域限制,實物類團購相比本地服務更容易出規模。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現在并不反對做實物類團購,但他強調,實物類團購的售后問題是巨大的,所以在糯米的物流、快遞還沒跟上之前,要控制實物團購的比例,而且要嚴控質量。
關鍵是,如果自建物流、快遞做實物類團購,與京東、當當又有何區別?又能否與京東、當當相匹敵?
進化二:綜合營銷服務
Groupon似乎在走一條“愈成長虧損愈嚴重”的路徑:從2009年Q1(第一季度,下同)至2011年Q2,Groupon的季度營收從25萬美金漲至8.78億美金,但同期,Groupon卻連續虧損,而且凈虧損額呈幾何式增長,今年Q2凈虧損1.027億美金。
“團購的模式盈利不是問題”,沈博陽認為,Groupon一方面是碰到越來越多的強勁對手,營銷投入上升,另一方面,追逐高成長的Groupon又不斷進行擴張,團隊規模大漲,推高了運營成本。
中國團購網站的情況可能更糟,幾千家網站的惡性競爭已經使得行業毛利在10%以下,至少Groupon的毛利率還維持在30%以上。
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說,團購也跳不出互聯網世界“贏家通吃”和“剩”者為王這兩大法則。對于團購網站而言,目前棘手的問題是,如何在團購這個拼價格、拼廣告和拼規模的軌道上轉向?
除了團購,滿座現在也在為本地商家提供預約、點評等服務。馮曉海稱,目前滿座有70%-80%的營收來自團購業務,小部分是通過為商家提供營銷方案、廣告等方式獲得的收益。
糯米也在嘗試團購以外的更多方式。比如,他們專門開設了一個優惠券頻道,還在北京推出了實時團購,即消費者當天購買當天消費,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商家可以發起自助式團購,更好的控制客流和庫存。下一步糯米還準備為消費過的用戶提供對商家的點評服務。
“從長遠看,如果團購網站要勝出的話,除了要把傳統的團購做好,還要開拓更多新模式。”沈博陽說。
實際上,Groupon自己也在推陳出新。比如有報道稱,Groupon已經與地理位置服務商Foursquare達成合作,試圖通過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來獲取用戶更多信息,幫助商家實現精準營銷。
按照高朋COO歐陽云的說法,未來也不排除會將Groupon的 LBS產品引入中國。另外他強調,其個人對于團購領域的創新,尤其關注。
推薦閱讀
2011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當新浪CEO曹國偉斜靠在沙發上,對著臺下幾百名聽眾說準備將更多精力放在“輕電子商務”也就是不太需要物流配送的商品銷售的時候,他心里想的也許就是新浪微博和京東商城的合作。 據經濟之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模式曲線進化論:本地服務份額凸顯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