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一份來自渾水公司的報告震動市場。報告直指中國企業東方紙業在海外上市的“目的是籌集并侵吞數以億計的資金。”報告還毫不留情地指出,東方紙業將2009年的收入擴大40倍,資產規模至少高估10倍,該公司購買廠房和設備的錢比它宣稱的要少得多。
在這份報告背后,一位35歲的年輕人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通過發布檢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的報告,卡森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先后攪動數只中國概念股。甚至讓投資大鱷保爾森的基金因此損失近五億美元。
是什么令卡森對中國概念股如此留意?在他的眼中,中國概念股是怎樣一個群體?扮演空頭角色的他意欲何為?日前,本報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卡森。卡森認為,包括審計及法律事務在內的中介機構亟須規范,而目前歐美市場動蕩,令香港成為更適合中國公司的市場。
中介機構亟待規范
上海證券報:你是如何進行調查的?哪些公司是你重點關注的對象?在你最近發布的幾份報告中,都出現了反向并購上市(RTOs)的公司,你是否特別關注這類的公司?
卡森·布洛克:說到對公司的調查,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由此推算出這家公司的基本情況,包括雇員數、供應情況、后勤、資產量、公司結構及銷售辦事處等。在對基本情況有了大致了解后,我們會針對幾個關鍵的部門進行數據搜集。
我們并不是刻意選擇那些通過反向并購上市的公司,那些被我們發現某家公司存在財務報表欺騙而且有可觀市值的公司我們都會關注,不管它是RTOs還是通過IPOs上市。
上海證券報:上市過程中的哪些行為是你覺得不能接受的?你如何界定欺詐?是什么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卡森·布洛克:欺詐是為了鼓勵別人入場交易(例如購買該公司股份)而故意作出失實的陳述。這種行為不一定要通過口頭或者書面來體現,它可能是會計部分出現問題,例如虛構應收賬款來支持銷售,它也可能包括喬裝打扮一個工廠,令車間看起來比實際上更繁忙。
我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美國方面也要負很大責任,財報上的盈利數字混淆了美國市場看門人的判斷力。此外,審計公司也應當承擔部分的責任,因為它們沒有深挖出欺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審計師作為管理系統的關鍵控制環節之一,自己本身也有明顯的內部控制問題。
我同時認為,一些律師也應當對此負責,但他們的相關信息,受到律師-委托人特權的保護。就像美國知名財經專家約翰·漢普頓在他博客上所寫,“研究欺詐的律師可以永生”。此外,投資銀行有時候也會魯莽行事。
香港市場更適合中企
上海證券報:你如何看待近期歐美市場的走勢?當下的環境是否適合中國公司前去上市?
卡森·布洛克:目前的市場情況對于想要赴美上市的公司而言,顯然是一段嚴峻的時期,第一是因為投資者仍對中國公司持有懷疑態度,第二是因為歐美的經濟前景不怎么好。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卡森認為,包括審計及法律事務在內的中介機構亟須規范,而目前歐美市場動蕩,令香港成為更適合中國公司的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卡森認為香港市場更適合中國公司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