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4日早間消息,美國互聯網數據分析機構comScore周二在芝加哥一家聯邦法院遭遇了隱私侵權訴訟。原告方稱,comScore竊取了用戶的機密信息,包括密碼、信用卡號碼和社會安全號碼等。
這一集體訴訟代表了兩名下載過comScore軟件的用戶。訴訟稱,comScore的軟件掃描用戶計算機中的所有文件,并修改計算機的安全設置。訴訟要求禁止comScore的多項行為,并根據美國的電子通信隱私法尋求損失賠償。
comScore會收集下載其免費軟件的用戶數據,而用戶在參與comScore的項目后將有機會獲得獎金。comScore向全球超過1800家企業出售數據分析報告,包括百思買、Facebook、微軟和雅虎等。
這起訴訟指出,comScore的軟件會掃描用戶電腦中所有可以獲取的文件,以及同一網絡中其他用戶的文件,并將這些信息發送給comScore。對此,comScore發言人安德魯·里普斯曼(Andrew Lipsman)表示:“我們已評估了這起訴訟,并發現這起訴訟在事實上完全不準確。comScore將積極為自己辯護。”
隨著用戶在互聯網上從事越來越多的活動,例如購物和辦理銀行交易,隱私保護組織正越來越關注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收集行為。去年,谷歌街景地圖汽車由于錯誤地收集未加密WiFi網絡中的數據而遭到強烈譴責。
comScore已經在其premieropinion.com網站上提示稱,該公司的軟件將會監測用戶的所有互聯網活動,包括網絡購物的購物車,在線填寫的表單,以及對網絡帳戶的檢查等。
comScore的提示顯示:“我們將會自動過濾機密的個人信息,例如用戶ID、密碼、信用卡號碼和帳戶號碼等。我們可能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收集到這些信息。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將在數據庫中刪除這些信息。”
在2008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comScore董事長吉安·弗古尼(Gian Fulgoni)表示,在安裝數據收集軟件之前,該公司將會征求用戶的同意,此外comScore也不會向客戶提供個人識別信息。
ccomScore的數據在媒體報道中被廣泛采用,以反映消費者對社交網絡等互聯網服務的使用情況。該公司最大的客戶是微軟。在comScore去年1.75億美元的收入中,微軟的貢獻達到11%。新聞集團和湯森路透等媒體公司也是comScore的客戶。不過這起訴訟并未將comScore的客戶列為被告。
根據起訴書,comScore通過在網站上的廣告來吸引用戶。此外,該公司還通過一些不知名的附屬公司來推廣其軟件,并進入到數百萬用戶的計算機和網絡中。起訴書稱,comScore的軟件集成了免費的屏幕保護程序、游戲和其他應用,但沒有給出適當的通知。
當軟件被下載之后,該軟件將會修改用戶計算機的防火墻設置,并獲取完全的控制權,能夠修改計算機中的任何文件。而一旦軟件被安裝,卸載將非常困難。
原告的代理律師杰·埃德爾森(Jay Edelson)表示,他的律師事務所早在2010年7月就開始調查comScore。
推薦閱讀
分析人士指出,奇虎360在中國概念股集體“疲軟”中表現出的抗跌性,與其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深受用戶歡迎的產品模式息息相關。 紐約交易所官方微博24日的上市公司資訊透露,根據昨天美股收盤價,最近由于市場大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comScore被稱竊取用戶機密信息遭隱私侵權訴訟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