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16日,兩名“臉譜”用戶因在上周的倫敦騷亂中,通過網絡呼吁民眾參加暴力劫掠,分別被判處4年監禁。英國警方認為“臉譜”、“推特”等社交媒體對騷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至此,對社交媒體是否加強監管的話題在英國乃至世界范圍引起廣泛討論。
卡梅倫表示,當社會媒介為暴力所用時,就需要予以制止。而在今年初,卡梅倫在抨擊西亞北非對網絡的監管時稱,“我們要保持網絡信息的自由流動,不論我們對(網帖)內容的態度是什么。”
在虛擬空間中把握自由與監管之間的平衡,日益顯得重要。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認為,“臉譜”和“推特”等社交媒體是民意的反映,同時也影響著公眾輿論,因此對社交媒體的監管不能因噎廢食。社交媒體若得到合理利用,對社會穩定和人心所向會起到極大的良性作用。
文/本報記者 蔣林
核心提示
社交媒體讓信息自由交流多了一個新渠道,從而使民眾的監督作用加強。監管的前提是不能犧牲人民自由交流信息的權利。在西方國家,社交媒體以及各種新媒體的健康發展,更多的是靠行業自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陳力丹
騷亂出現后,政府和民眾更應重視和總結騷亂背后的深層社會根源,社交媒體頂多是騷亂“推手”,不應成為“替罪羊”。警方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兩面性,騷亂事后利用社交媒體尋找罪犯,清理煽動騷亂的源頭。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胡泳
現象
“兩面派”社交媒體
挑戰傳統媒體監管
本報訊 社交媒體是近年來興起的一些以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為用戶提供便捷社交平臺的媒體的統稱,它們有時被稱為社交網絡,相關網站叫作社交網站,有時還被納入外延更廣的新媒體的概念。
社交媒體存在著兩面性,是把“雙刃劍”。它是有益知識的傳遞者,但同時也傳播情報和暴力場面。美國社交媒體研究專家馬克·德拉波博士說,社交網站傳播信息的步伐之快前所未聞,這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交媒體的開放性、通信成本低廉等特性所決定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說,之所以社交媒體扮演了騷亂“推手”的作用,是因為年輕人是英國這次騷亂的主體,而這些年輕人喜歡使用社交媒體。
一般認為,社交媒體主要在兩方面被騷亂者利用,一是有人在“臉譜”、“推特”等網站上發布各種騷亂信息和圖片,傳播謠言并進行煽動;二是騷亂者利用“黑莓信使”信息加密、不易被外界發現的特點,使用該通信服務來商量攻擊目標和互通警察部署情況。而倫敦警方似乎并沒有意識到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繼續在使用傳統的警用無線電系統進行內部指揮。因此,也有學者說,社交媒體以新技術為支撐,“對主權國家政府治理能力形成無差別挑戰”。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報道,日本第三大移動運營商軟銀將于下月在日本推出搭載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YahooPhone。YahooPhone可能預裝與雅虎日本相關的Android應用程序或服務。 北京時間8月18日晚間消息,據美國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社交媒體監管成世界難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