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齊心 梟夏)日前,國家郵政局出臺《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對于《規范》給快遞業帶來的影響,很多業內人士都給予了肯定,不過涉及到具體執行層面,很多人也提出了質疑,畢竟《規范》沒有規定強制作用,只靠行業自律,能否“震懾”快遞業還未可知。不過有分析人士表示,或許設立用戶投訴機制,才是最好的監督方式。
《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出臺,據《規范》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并執行快件收寄驗視制度,檢查是否屬于國家禁止或限制寄遞的物品?爝f企業在接單后,宜在兩小時內取件;取件后,宜在3小時內將快件送交快遞營業場所!兑幏丁芬,投遞前,收派員應當電話聯系收件人,確認客戶地址并且預約投遞時間。同時《規范》禁止“暴力分拆”。
熱衷網購的李小姐告訴記者,很希望《規范》出臺,網上購買的衣服什么的不怕壓,不怕碰的,但是,其他物品就不一樣了,尤其是一些木制品什么的,還有很多東西的外包裝都弄壞了,不過她也表示,規范如果沒具體實施措施,光說是沒用的。
華碩筆記本某區域批發商相關負責人Eric告訴記者,“對我們商家來說,我大力支持政府的規定。特別對我們筆記本行業,是非常不錯的做法。”“《規范》對商家來說是一件好事,減少意外損耗成本。‘暴力分揀’會給商家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特別是貴重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能夠準時的收到物品,也是大力支持的新規。同時,是保證物品會完美些。如果‘暴力分揀’,電子產品即使外觀沒有損壞,物品內部也有可能重壞。累似我們做的筆記本產品,對快遞有嚴格的要求。”
不過也有網友直言,規范目前只起到表面作用而已,能否“震懾”快遞行業還很難說,或許根本就形同虛設。
新規的對快遞行業的作用不可忽視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電子商務專委會副主任王汝林告訴IT商業新聞網記者,《規范》的出臺標志著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快遞業存在的問題和想要提升快遞業務質量的用心,對于其執行力的考量問題,我們可以說:有,總比沒有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已經認識到對快遞行業是需要監管的。
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快遞企業還不能“完全”達到這個《規范》的標準,目前國內大概有八成企業達到這個標準。新規的要求的門檻并不是很高,快遞企業如果經過努力,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可以達到。不過目前還需要一定的周期來調整。
不過他表示,目前一些自營企業如順豐以及外資企業都可以很快達到要求,但是一些加盟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很難達到規范的要求。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LinkedIn更新計劃:包含iOS和Android移動應用
據《紐約時報》報道,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周二宣布了一系列重要更新計劃,這其中就包含針對iOS和Android手機的移動應用更新。 北京時間8月17日上午消息,據《紐約時報》報道,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周二宣布了一系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快遞新規”治標不治本 缺少監管形同虛設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