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驚聞美國照片共享應用Color前首席產品官DJ Patil加盟風投機構 Greylock Partners。在此之前,Color已經鮮有人問津。但在5個月以前,它還被認為是“顛覆世界”的產品。
Color聲名鵲起源自一筆投資2011年3月,這個還沒發布的產品獲得來自紅杉資本等著名風投機構的4100萬美元投資。紅杉資本這樣評價它:硅谷每10年都會冒出一兩個改變世界的公司,Color 是其中之一。
3月25日,Color才推出24小時,已經有幾百篇文章在專門討論它;在App Store上線的第一天,Color就成為下載量排名第二的社交類軟件。
一切看起來很美,對吧?但是,悲劇發生了。
Color發布后,用戶蜂擁而至,下載后安裝試用,接下來放棄它、刪掉它Color 的應用界面極其簡單,簡單到用戶都不知道怎么用。它沒有使用說明,網站上也沒有新手指南或幫助視頻,再加上動不動就崩潰。很多用戶最終拋棄了它,Color不得不暫時下線.。在不斷優化后,新版Color不僅未見上線跡象,核心團隊成員反而接連出走。
全明星式的創始人陣營+豐厚的投資,為何會打造一出鬧劇+悲劇?
投資者反思:泡沫來了嗎?不全是。Color并不是唯一未發布就獲得投資的產品,它的兩個競爭對手Instagram和PicPlz分別獲得了50萬美元和34萬美元融資。現在,它們的產品還在蘋果App Store中熱銷。
產品設計不吸引人?恐怕也不能這么說。實際上,Color匆匆下線讓更多人還沒有機會真正體驗它。在筆者看來,Color失敗的最大原因正是那筆讓業界瞠目結舌的4100萬美元投資。
“真實社交”、“彈性社交”的概念讓投資者興奮,但用戶對此并不在乎,他們關心的是Color能帶來什么,是否好玩。可惜,Color團隊似乎忽略了,豐厚的投資給了他們過早帶來了成功的感覺,以致太關注如何實現更偉大的想法,卻把用戶體驗丟在了一邊。
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倉促推出的產品。高額的第一輪融資往往會給初創公司帶來過多壓力,讓它們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去做好產品。事實也是如此。在拿到投資后,Color花了35萬美元購買了color.com域名;花了7.5萬美元購買了colour.com域名;將辦公室租在Palo Alto市中心,裝修非常豪華,能容納160人的辦公空間只入駐了38個人。
當然,僅僅表面上看到的這些,還不足以讓Color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一敗涂地。4100萬美元的投資讓它成為明星,也讓用戶對它抱有極高的期望值。而期望越高,失望帶來的心理落差越大。相比踏踏實實累積用戶的小公司,這一點是致命的。即使有一天Color以全新形象回歸眾人視野,恐怕受了傷的用戶也難再回頭了。
推薦閱讀
為了讓員工安居樂業,減輕后顧之憂,公司推出30億元的“iHome”置業貸款計劃,并投入5億元成立教育基金,解決員工子女的學前和小學教育問題。 8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今日宣布,為了讓員工安居樂業,減輕后顧之憂,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過高融資 Color“高處不勝寒”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