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衛生廳廳長回應:“不是微博看病,是健康咨詢。”
“開通微博啦。”
54歲的甘肅省衛生廳廳長劉維忠(微博)以這句話為開場白,一頭扎進了時下最火爆的互聯網微博。
網上實名開微博的官員已不在少數,但微博開通兩個多月之后的一個舉動,還是令這位體制內官員出了名。
他7月31日向外界發布消息:甘肅衛生廳決定把在騰訊和新浪網開微博作為中醫師帶徒考核內容,1000名被遴選出的中醫師傅每人建兩個微博,由3個徒弟維護,群眾提的醫療問題由徒弟整理后請師傅回答,每人每年必須接受咨詢100人次。衛生廳在媒體發布這2000多個名稱。同時,建立3000個西醫微博,回答患者提問。
此言一出,網上一片嘩然。
有人激賞這是“中醫利用新媒體的一次革命”。“與其讓張悟本、馬悅凌那樣的‘神醫’滿天飛,還不如由衛生部門組織中醫專家開設微博、傳播保健養生知識來得比較靠譜。”
也有不少人質疑,這“又是一個淘政績、不考慮實際情況的決定!微博140字能把病情說清楚嗎?出現問題誰負責?”“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強制執行就不人道了,而且存在醫療糾紛隱患。”
8月8日,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了這位“微博控”廳長。他在新浪和騰訊都開有微博,粉絲超過26萬。
創意來自網友
就在兩個多月前,劉維忠還不知道微博為何物。
開微博的初衷,源于別人的“鼓動”——“有一些工作意圖,可以征求社會的意見,開展網絡問政。老百姓給你提點建議意見,決策可以更科學。甘肅省發展中醫,也可以借此平臺宣傳。”
劉維忠一聽,覺得“這是好事兒”。隨后,其以實名亮相的騰訊、新浪微博先后宣布開張。
他“織”得很努力。從早上6點到晚上24點,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不過,微博集中更新時間在上班前和晚上。內容大多與中醫有關,主要“收集、整理、驗證、推廣中醫民間單驗方和中醫藥民間技術,為患者服務”。兩個微博自開通至今,已經發布了1703條微博,平均每天發布近20條。
劉維忠迅速成了“微博達人”、“官員明星”。
武漢大學近日推出的2011年第二季度網絡輿情和微博問政報告顯示,他以超多的粉絲躋身全國政務人員微博十強。
這次“網絡問政”之旅,收到的效果大大超乎了劉維忠的想象。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官民互動氛圍中,一個個民間制造的點子激活了這個衛生廳廳長的思路。
“杏林覓寶”活動就是這樣從網絡走向前臺的。有網友給甘肅支招,在全國范圍發起“杏林覓寶”活動,召集全國中醫到甘肅來。他采納了建議。很快,甘肅正式開展“杏林覓寶”活動,面向全社會發掘中醫古籍古方、民間單驗方和中醫藥診療技術、方法,號召全國有一技之長的中醫執業醫師來甘肅短期執業。
劉維忠透露,目前已有來自陜西、吉林、四川的名中醫積極響應。
有網友建議,吸收一批外國學員來甘肅學中醫。他也覺得這個建議好,“外國人學中醫,回去就要開中藥,這就把甘肅中藥的出口也帶動了,甘肅的經濟就上去了。”
當然也包括這次網友建議,讓中醫開微博,給老百姓提供一些健康知識的咨詢,同時也宣傳中醫。
當劉維忠把這個建議拿到廳黨組會上討論時,沒有遭遇任何反對意見,全票通過,一致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微博問診”就此問世。
這個很少拒絕“新鮮事物”的官員很快適應了網絡這個虛擬社會的規則。他會把自己的工作意圖曬在微博上,征詢網民的意見。遇到好的想法,會激動地回復:“好點子,馬上辦”,也坦然地接受網友“拍磚”。
“一個人在一個單位,兩三年之后點子就用完了。要通過吸收全國人民的智慧來推動工作。”劉維忠說。
備受質疑的“微博問診”
有關質疑的聲音鋪天蓋地,但都沒有動搖劉維忠的初衷。質疑聲背后,一方面公眾對中醫信息的饑渴,迫切需要權威的、準確的、可信的渠道獲取中醫知識,而另一方面,近年來張悟本一類事件頻發。
連一頭扎進微博的這位廳長本人,也“被圍觀”、“遭人肉”。如果把貼在這位廳長身上的標簽一一列舉,會冗長得讓人失去耐心。諸如“中醫廳長”、“豬蹄子廳長”、“五行廳長”、“農民廳長”……
知名網絡打假人士方舟子甚至放言:“他是迷信和強行推廣中醫的甘肅衛生廳廳長,所以江湖人稱中醫廳長。去甘肅千萬別生病,會被強迫灌中藥的。”
對此,劉維忠說,“是健康咨詢,并不是微博看病。”
劉維忠認為,“中醫開了微博之后,老百姓就知道這個病哪個中醫看得好,哪個醫院最權威,讓老百姓有個方向,看病不再盲目地排隊。”
在回答記者關于怎樣保證“微博問診”的權威和安全時,劉維忠透露,甘肅省衛生廳目前正在和有關網站合作開發一個甘肅中醫微博群,“老百姓問的問題,所有的專家都能看到。你回答的不對,其他的專家會糾正、補充,保證它的安全性。”
此外,他還強調“行政化的命令并不會增大老中醫的負擔,主要由他的徒弟管理微博,徒弟拿不準的問題要問師傅。通過交流,徒弟提高了,師傅也提高了,有些中醫的知名度也提高了,這對培養名中醫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如果一些問題答不上,可以放在微博上,全世界找答案。這樣就為各級中醫之間、徒弟之間、師徒之間、中醫和老百姓之間,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劉維忠說。
74歲的甘肅名中醫劉東漢已經決定試試這個嶄新的交流平臺。這位老中醫痛感近年商業炒作對中醫的危害。
“比如,六味地黃丸不是保健藥,不是每個人都能吃。還有蟲草能治十多種病這樣的商業炒作,沒有科學道理。”劉東漢說,“微博咨詢對引導患者正確認識中醫、中藥都有好處,不能病急亂投醫,更不能亂吃藥。”
“一個行業,最怕自己毀滅自己。”劉東漢憂心地說。
他已經打算在微博上向這些無良商家“宣戰”,“多講一些中醫知識,正確的養生知識,科學的養生理念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西部版的醫改邏輯
推崇中醫的劉維忠,卻是地道的西醫出身。
劉維忠擔任衛生廳廳長以來,一直倡導“西醫學中醫”。“這是甘肅的需要,老百姓看西醫太貴,啥病都先檢查,病還沒治呢,幾千塊錢沒了。”他說。
在劉維忠所著的《欠發達地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踐與研究》一書中,他寫道:“甘肅是一個窮省。我們在醫改中確定了一個思路,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最基礎的問題,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走中醫特色的甘肅醫改之路。”
這被媒體稱作是“西部版的醫改方案”。
這套醫改方案還被視作有利于促進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劉維忠認為,“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點,重自然、重辨證、重整體、重預防的指導思想,與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本質要求有著驚人的一致。因此,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有利于國家尤其是甘肅這樣的貧困省份,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在此思路的主導下,2010年開始,甘肅開展首批五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在全省范圍遴選1000名指導老師,為每位指導老師遴選1至3名繼承人,這些被遴選出的中醫指導老師工作年限都在15年以上。
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劉維忠表示:微博咨詢平臺的建立,目的是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
“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病人,減少病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疾病預防和健康教育。微博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傳媒。通過健康教育,害病的人少了,花錢就少了。”他說。
誕生于甘肅的這套醫改思路還基于這個欠發達省份發展的需要。劉維忠認為,中醫藥價格相對低廉,能節約醫療費用,緩解財政支出壓力,減輕人民群眾醫藥負擔,還能夠帶動甘肅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劉維忠表示,甘肅作為一個中藥大省,支持中醫發展也是必然選擇。“發展隴藥,首先要發展中醫,人吃中藥和牛吃草不一樣,牛吃草可以直接把草吃掉,人吃中藥不能把中藥直接吃掉,得有醫生開方子。”
“所以,甘肅要發展中藥,首先要發展中醫,現在全省只有17000名中醫,‘十二五’要翻一番達到3萬以上。”他肯定地說。
8月10日清晨7點01分,這位“微博廳長”再次在微博上公布了甘肅省第二批衛生行業個人微博名錄。截至目前,已經有1386名醫療機構執業醫師注冊了實名微博,這些微博搭載著這趟充滿爭議的列車出發了。
本報蘭州8月10日電
推薦閱讀
淘寶大賣家向南都記者提供的大運會期間各家快遞公司收派件情況如下:申通快遞2011年8月4日-2011年8月31日暫停深圳件的攬收與配送;順豐快遞除大運會范圍內,都可收派件;郵政EMS可正常收派件;宅急送快遞除大運會范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博問診”熱爭議 西部醫改新邏輯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