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倫理底線在哪里?CCTV一不小心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之所以說“一不小心”,是因為按照正常的提問邏輯,CCTV的那則新聞本該引出的是另外一個問題。CCTV的報道稱,一位自稱郭瑤的用戶,假冒溫州高鐵事件遇難者家屬,借用他人照片發布了微博,散布虛假信息。同為新聞從業者,粗陋的專業知識告訴我,這時候提出的問題應當是:這些造謠者的倫理底線在哪里?而非“微博的倫理底線在哪里?”道理顯而易見,某個組織中個體的行為并非天然等同于整個組織的行為,尤其是像微博這樣松散的網絡平臺。如果按照CCTV的提問邏輯,我是否可以在趙安鋃鐺入獄之后也問一句:CCTV的倫理底線在哪里?所以,CCTV如果不是有意偷換概念的話,只能說明其業務素質有待加強。
但CCTV確實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微博的倫理底線問題。對一個新事物來說,能否在道德上站得住腳,是它能否生存下去的前提,所以我們不妨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CCTV并未言明其所說的“倫理”是指媒體傳播的倫理還是社會倫理,姑且認為是后者吧,因為社會倫理的涵蓋面更為廣泛。簡單地說,倫理應該是一種關系,是一種以道德為紐帶形成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倫理的標準時常在變化,但一些核心的理念不易改變,例如善良、正直、誠實、謙遜等等。微博作為一個平臺,本身沒有倫理色彩,所以,對微博倫理的拷問,本質上來說,就是對微博參與者的拷問。就像對新聞倫理拷問,實際上是對媒體從業者的拷問一樣。那么,微博的參與者們是否守住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倫理底線呢?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些年來發生在微博上的那些事:從薛蠻子打拐到方舟子打假,從日本地震后的愛心傳遞到上海大火后的追問與紀念,從賴昌星回國到腐敗官員落馬,從唐駿的學歷到郭美美的身份……當然,還有最近發生在溫州的動車追尾事件。發生在中國和世界的大事小情,微博都忠實記錄,只要每個上微博的人,都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微博傳遞的人性光輝和倫理指向。
當然,微博上的確有很多不適當、不正確的言論,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似乎沒有哪一條謠言會有三天以上的壽命,即使是被CCTV報道的郭瑤的謠言,也在一天之內就在微博中被證偽了,這難道不正是微博堅守倫理底線的最好例證嗎?一個人是否被認為是有道德的,不在于他是否會在道德問題上犯錯,而是他能否在犯錯之后意識到這個錯誤并且主動去改正。如果僅僅因為一件事就把一個人在道德上判處死刑,那這種道德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說過:“媒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標志,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與運用,都宣告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微博正是這樣一種新媒介,他滿足了民眾對信息的需求,提供了民眾對社會事件的參與渠道,同時也加強了整個社會——包括人與人之間、公民與政府之間、消費者與企業之間、明星與粉絲之間——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微博的出現正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推動力。
微博能做到這一點,倒不是因為微博的參與者作為個體而言有多偉大,而是因為微博本身是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的所有言論,以及該言論的價值取向,都是與整個社會的共識息息相關的。如果說微博具有所謂的倫理底線,那么這條底線是由所有微博使用者共同構筑的,也就是說,微博的倫理底線就是這個社會的底線。
推薦閱讀
Gree在海外的用戶數一直以每秒2.8人的速度遞增,在8月份海外用戶數已達到1.07億。6月底,Gree的全球用戶數還只有2641萬,現在已增至1.3億。 北京時間8月7日下午消息,日本社交網站Gree日前宣布,該公司的全球用戶數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經濟觀察報:微博的倫理底線就是社會的底線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