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著名科技評論人士約拿·萊勒(Jonah Lehrer)今天撰文稱,雖然Google+的賣點在于模擬真實世界中的社交活動,但過往的經驗表明,技術的提升和社交網絡的出現無法取代真實的社交活動。只有對這種活動形成補充的服務,才能在社交網絡大戰中最終勝出。
以下為文章全文:
模擬現實
Google+誕生僅一個月就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該網站每天的獨立用戶訪問量已經超過2000萬。分析師將其稱作是潛在的“Facebook”殺手。
我們為什么還需要另外一個社交網絡?Gogole+的主要賣點是模擬真實的社交生活。包括BBS、博客和Facebook在內,此前的社交網絡幾乎都源于原始的數字平臺,但谷歌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它希望打造首個基于人類持久行為特性建立起來的網絡空間。
Google+就反映了這種遠大志向。Facebook可以將所有的好友信息都集中在一個信息流中,但Google+卻將其分成不同的“好友圈”(Circle),以便與同事和同學分享不同的信息。
這個新的社交網絡還可以方便更多的人展開互動。例如,Hangout為用戶提供了視頻聊天功能,感覺就像是在現實世界中一樣。Google+甚至要求用戶使用實名,而非網絡世界中流行的昵稱。該公司希望通過這種簡單的調整使得網站更加接近現實生活,更像是一個派對,而不是一套郵件系統。
現在就對Google+能否有所作為下判斷還為時尚早。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把時間花在上面,主要是因為這里的匿名用戶較少,從而遏制了過于刻薄的對話。
但同樣值得探討的是,有沒有一種新技術可以有效地模擬面對面的交流?類似的聲明早已有之,但至今沒有一家企業真正能夠實現這一點。
適得其反
電話的出現減少了人際交流的需求。電報和隨后的電子郵件同樣如此。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當互聯網泡沫興起之際,很多技術狂熱分子預計城市很快就將消失,原因是我們不再需要分享人行道和餐館了,而廉價的寬帶意味著高價辦公空間的終結。
但事實恰好相反:城市和面對面的互動變得更有價值。正如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愛德華·格里薩爾(Edward Glaeser)在新書《城市的勝利》(The Triumph of the City)中所說的那樣,由于電子郵件的發明,商務旅行大幅增加。自從視頻會議發明以來,商務會議的出席人數也明顯增多。企業仍然要花高價租下市中心的寫字樓。
哈佛醫學院研究員埃塞克·克哈因(Isaac Kohane)最近的研究也顯示了同樣的趨勢。在對超過3.5萬篇論文進行分析,并繪制了所有共同作者所在的地點后,他發現距離較近的科學家創作的論文質量普遍較高,至少從引用率指標來看的確如此。事實上,彼此之間的距離在30英尺(約合9.14米)左右的科學家撰寫的論文最為優秀——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通過屏幕進行交流。
真正贏家
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當停止通過網絡展開社交活動。但這的確讓我們重新考慮社交網絡的目的。長期以來,我們都將科技作為我們現實生活的一個潛在替代品,就好像電話和Google+可以讓我們避免爭吵一樣。
但這在短期內不會發生:面對面的交流有很多價值,有很多身體語言和含蓄的信息是無法通過互聯網傳遞的。格里薩爾說:“數百萬年的進化已經讓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從周圍的人那里獲取信息。”或許這就是為什么Google+的流量已經開始下滑,而Facebook美國用戶數量也開始萎縮的原因。
這些限制表明,社交網絡大戰的贏家不會是那個感覺最為真實的網絡。真正的贏家不應當替代傳統的社交模式,而應當專注于提供更好的補充,放大人際交流的優勢。
多年來,我們一直希望通過技術來彌補線下互動效率低下的不足。畢竟,這種方式不夠方便,需要通過旅行、開會、上班和聚會等方式來實現。但這些低效率是必須的。既然這不是問題,也就不可能修復。
推薦閱讀
當前,網絡流行語和流行文體已經成為互聯網文化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頻繁出新、傳播迅猛,隊伍日漸強盛壯大。當然這些現象的出現也都并非偶然,有著其特殊的背景和多方面原因。 北京今天沒堵車,這是一個奇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oogle+賣點在于模擬真實社交活動 社交網絡無法取代真實社交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