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東莞市紅十字會:差錢,第三方審計請不起》的報道將東莞市紅十字會推上風口浪尖。
東莞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張鼎昨日一整天都在忙著接受不同媒體記者的采訪。
在中國紅十字會推出捐贈信息平臺但被指信息模糊的背景下,東莞紅十字會成為地方紅十字會信息公開不完善的一個樣本。
民眾對于各地方紅十字會信息公開的呼聲再起。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信息公開制度到了需要嚴肅討論的時期,當務之急,需要把公眾的質疑變為信息公開體制建設。
東莞紅會:
沒有硬件保障,信息公開難保證
7月31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捐贈信息平臺,終于在千呼萬喚中上線,但卻被公眾指責說“披露信息太籠統,審計報告過于簡單,難以讓人信服”。
紅十字會總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各地紅十字會和紅十字基金會正在參照總會的做法,逐步建立依托于互聯網的信息發布平臺,力爭兩年內實現全國紅十字會系統信息公開。
媒體報道稱,東莞紅十字會官方網站從2009年就設立了“愛心榜”,但網站整體簡陋,沒有查詢功能。張鼎對本報坦承,紅十字會的網站設計確實簡陋,當時是幾個志愿者幫忙搭建起來的,后來一直缺少人員維護,所以信息公開系統顯得比較簡單。東莞市紅十字會沒有家底,辦公地是市國資委調配一個閑置的飯店,整理和裝修成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地點。東莞市政府對紅十字會的財政預算僅僅只有人頭費,即工作人員的工資。網站維護費和第三方審計費用實在短缺。這成為制約其信息披露公開透明的原因之一。
東莞市紅十字會從2008年開始籌建,張鼎笑稱當時是典型的“三無”,無專職人員,無專項經費,無專門辦公地點,掛靠在該市衛生局下面。籌辦初期就發生了汶川地震,當時東莞市紅十字會連專用賬戶都沒有,但就在這種條件下,東莞為汶川地震捐款人數眾多。
張鼎介紹說,2009年東莞市紅十字會掛牌成立,為副處級單位,歸市府辦聯系協調,工作人員有五個編制,屬于半官方半民間組織,說其官方,是因為由財政發工作人員工資,民間是指服務靠志愿者,愛心人士、企業捐款做公益事業。
“東莞市紅十字會接受捐贈的錢款受到財政、審計、上級紅會的嚴格監管。”張鼎稱,錢款必須放在紅十字會救災專用賬戶,只能存進去,不能取現金,整取時必須要有上級指令,轉到市政府的專用賬戶,比如汶川地震時的捐款已經用于映秀醫院和學校的重建。
從2009年元月成立,截至今年6月30日,東莞市紅十字會接受了捐款近五千萬元,“我們打算把兩年來的工作進行一下小結,特別是獲得捐贈的款項,進行詳細的梳理,在第四季度,通過政府的公布欄、媒體向社會公布。今年年底先對兩年以來的情況進行公示,并以此為基礎每年年末都進行公示。”張鼎說。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FDPIS稱,在保存面部識別數據前,Facebook應明確告知用戶。FDPIS高管塞巴斯蒂安·維爾斯(SebastianWirth)稱,如果Facebook拒絕刪除相關內容,FDPIS將考慮對Facebook進行罰款。 北京時間8月3日晚間消息,德國漢堡數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各地紅會信息公開不完善 沒有硬件保障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