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可討論的利益。”這是2011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在香港首度開腔談及支付寶重組說過的一句話。
彼時,談判剛開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句話得到了驗證。7月29日,美國雅虎向SEC提交文件,為支付寶重組結案,回報是在支付寶實現IPO后將一次性獲得8.6億- 25.8億美元的現金賠償,另一位股東軟銀獲得6.6億- 19.8億賠償。
協議公布后,阿里巴巴馬云、雅虎首席執行官C arol Bartz、軟銀孫正義對此協議都給出了滿意的評價。一紙協議,徹底斷絕了支付寶與雅虎、軟銀之間的關聯,而這張需時兌現的支票卻并未打消投資者的疑慮。
疑慮1 非淘寶業務如何變現?
按照協議,這次賠償將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一是支付寶在上市前,支付寶及其子公司將稅前利潤的49 .9%,作為“知識產權許可費用和軟件技術服務費”支付給阿里巴巴集團;其次是在上市后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金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價為準),回報額將不低于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雅虎首席財務官T im M orse并未詳細解釋該交易回報額的估值方法,僅表示“是基于很多不同的復雜因素作出的”。而更早之前,T im M orse在出席雅虎2011年度投資者大會時曾經表示,與阿里巴巴談判的焦點在于“支付寶在非淘寶業務板塊未來潛在的價值增量”,補償是針對“非淘寶業務”現在及未來的價值來評估。目前的情況是,協議之后支付寶正式脫離阿里巴巴集團,淘寶仍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并且是支付寶最大的客戶。
在支付寶的“淘寶業務”中,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蔡崇信透露,目前支付寶從在淘寶上交易的商家身上收費,成本由淘寶支付給支付寶,以保證支付寶提供服務。而根據協議,支付寶已承諾將以“優惠條件”繼續為阿里巴巴集團及其包括淘寶在內的子公司提供優良的支付服務,雙方協議期限是50年,此后自動續延50年。顯然,“非淘寶業務”才是眼下對于雅虎有意義的收益。公開資料顯示,以交易額計算,淘寶約占支付寶總量的50%。而2010年支付寶剛剛實現盈虧平衡,僅略有盈利,其中2010年支付寶在淘寶以外的第三方業務收入不到6000萬美元。
互聯網分析師謝文認為,從協議來看目前支付寶與阿里巴巴仍處于“緊密性合作伙伴”的關系。“在與淘寶有間接競爭關系的電商看來,支付寶沒有被看作真正意義上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則認為,支付寶擁有很大的用戶量,對中小電商平臺仍有“用戶流量”的優勢,有一定發展空間。“不過,目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線上交易的手續費,收費比例約在千分之三至五,利潤被壓得很低。而線下業務的發展如手機支付、PO S機收單,仍需要3-4年的時間,企業利潤短時間內不會有爆發性的增長。”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因為自身流量下滑、資本市場環境惡劣以及中國概念股的誠信問題,開心網在申請IPO的過程中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而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對開心網的提出了頗多的疑問。 7月15日,來自投資界的消息稱,昔日國內SNS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馬云回購阿里巴巴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