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基因”在醫學上說不通 被質疑為“科學算命”
從口腔黏膜提取DNA做基因解碼分析,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網癮傾向?連日來,武漢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一個全新的檢測項目在網上引起熱議,許多網友對所謂的“網癮基因檢測”提出質疑,普遍認為這是“偽科學”,是“科學算命”。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醫學上根本沒有“網癮基因”這一說,所謂“網癮基因檢測”不過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商業噱頭”。
網民質疑
“基因檢測網癮”是“跳大神”
引起網友關注的是一篇題為《神秘的網癮基因檢測:一場正在上演的斂財鬧劇》的文章。文中稱中南醫院體檢中心在湖北省首次推出網癮基因檢查,用類似牙刷形狀的海綿刷在口腔內輕輕擦拭幾下,便能拿到一份自己基因密碼的檢測報告,就能知道是否有網癮傾向。
文中披露,這個項目由武漢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具體操作都是由聯合基因公司負責,但是檢測并不在武漢進行,武漢聯合基因公司只是總部在上海的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公司的授權代理公司,負責采樣寄送上海檢測。公司工作人員稱聯合基因集團基因檢測已運作了很多年,準確率一直高達99.99%。
文中稱網癮基因檢測套餐需要8980元,除此之外,還提供4000多元到2萬元多種價位的多項基因檢測。
“網癮基因檢測”的消息受到了網友的廣泛質疑。“有公務員基因檢測嗎?”“有沒有買房基因檢測?”還有網友直斥“科學被中國磚(專)家拿來跳大神”了。
記者調查
“網癮基因”不過是個炒作噱頭
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鄒世清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說,“網癮基因”這一說在醫學上是說不通的。所謂的“網癮基因檢測”,實際上是通過基因檢測,綜合分析兒童的行為特征、行為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判斷孩子是否具有某些容易引起上癮傾向的先天特質,再結合孩子的教育狀況、社會交往等各方面因素,來尋找相對科學的解決方案。他說,網癮的形成涉及心理學、社會學、行為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不是僅靠基因檢測就能斷定,但是通過基因分析,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具有執著、好動或者自閉等先天特質,以此作為判斷是否易染網癮的輔助手段。
鄒世清說,基因檢測實際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部分與遺傳基因相關疾病的確診;二是通過基因檢測分析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好發某些疾病,即疾病的風險預測,從而可以提前做好預防;三是對兒童基因的解讀,發現孩子的行為特征和某些方面的能力,為家長的教育提供一個輔助的指引。他說,體檢中心的確為武漢聯合基因公司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在這里接受患者的咨詢和檢測。不過他也承認,所謂“網癮基因”是聯合基因公司運作中的一種宣傳方式,以達到吸引一部分人來咨詢的目的。
在“聯合基因集團”的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了不少眼花繚亂的宣傳口號,如“11年來致力于中國人的生命健康事業,迄今資產規模已超60億元”等等。
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恰恰就是這家“聯合基因集團”打著發現下一個“郎朗”、“劉翔”、“貝多芬”、“比爾·蓋茨”的口號推出“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時,人們對其所謂音樂基因、舞蹈基因、運動基因甚至早戀基因等,就已經表示了普遍的質疑,認為這是打著科學旗號的“算命”。
推薦閱讀
隨著盛大文學與迅雷在海外IPO只差臨門一腳時卻雙雙選擇“放棄”,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悄然面臨停擺窘境的背后,投資銀行、中國企業與專注沽空中國概念股的對沖基金之間,圍繞“財務收入真偽”的膠著博弈,正悄然“升級”>>>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