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推出讓所有人都不禁自問:他會戰勝Twitter和Facebook成為新聞工具嗎?在收集新聞方面,社會化媒體的作用已經不可小覷,但如今新聞在網上如此廣泛傳播,不知道傳統新聞的未來如何?
要聞速遞
在過去幾年中,社會化媒體已經成為許多國際重大新聞的主要報道來源,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孟買襲擊:孟買2008年發生的槍擊和爆炸案最早是通過Twitter和Flickr傳播的,統計顯示在襲擊過程中,每5秒鐘就有70條目擊者的微博。在Flickr上,Vinu等用戶都在街上拍下了襲擊發生地內部的畫面,并第一時間進行了上傳。
哈德遜河空難:@jkrums是第一個目擊了全美航空公司飛機在哈德遜河上失事的人。他發微博寫到:“有一家飛機在哈德遜河墜毀,我馬上開船去救人,好恐怖啊!”
日本記者被俘:日本記者Kosuke Tsuneoka在阿富汗被俘后,他用微博發出了這樣的消息:“我還活著,但被關押中。”Tsuneoka被伊斯蘭激進分子關押了5個月,但恐怖分子讓他演示如何使用手機時,他還是找機會登錄了Twitter。在那條微博發出后兩天,Tsuneoka被安全釋放。
埃及起義:年初在埃及的民眾抗議,顯示出社會化媒體不僅可以報道新聞,更可以組織一場革命。許許多多的社會化媒體,包括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等,都在傳播著消息。
本拉登之死:在各大媒體還沒聽到絲毫風聲的時候,就有一位不知名的Twitter用戶爆料稱本拉登被擊斃。一名住在Aboottabad的IT顧問Sohaib Athar在發現有不尋常的事發生后,就開始更新Twitter了,他寫到:“凌晨1點,好多直升機在Abbottabad上空盤旋,好少見啊。”之后,又有一系列人發微博實時記錄了這件大事。
速度至上
速度
Twitter、Flickr和YouTube等社會化媒體的優勢就是速度。只需輕輕一點,用戶就可以在事件發生后的幾毫秒內將其發布到網上。最近的電話竊聽危機就是最好的例證,世界新聞報的CEO Rebekah Brooks剛剛提出辭職,Twitter上就開始瘋狂轉發TNW的歐洲記者Martin Bryant的這條微博了:“才離開Twitter兩分鐘,Rebekah Brooks就宣布辭職了,就僅有兩分鐘,這條消息就成了舊聞了。諷刺的是,我在這條舊聞公布之前,就先其一步發了微博”。
社會化媒體的速度凸顯出社會對實時新聞播報的需求,也促使很多新聞提供商開始使用實時更新的博客了。例如BBC News和英國衛報等媒體都用實際證明,報道重大事件時,這些實時博客能帶來多少好處。BBC通過在網上搜集素材,第一時間在博客上報道了本拉登之死;英國衛報的記者和專欄作家也是通過博客報道了世界新聞報的電話竊聽危機。
全新浪潮
全新浪潮
公民新聞的熱情高漲,新聞發布的工具越來越多,收集消息、發布新聞也越來越簡單了,傳統新聞業何去何從呢?新聞業以前的路線是先報道地方小新聞,然后發展成報道國家和國際的大新聞,但社會化媒體和博客網站的存在讓這條路線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作為自由撰稿人,我既在地方電臺撰寫稿件,也在網上發布國內外要聞。固然我是科技狂人,但驅使我在網絡發布新聞的動力是網絡資源和消息的易得性。但在網絡上,除了我是廣播新聞學碩士之外,我與其他的公民記者和博主有什么差異呢?我們的素材來源一樣,我們的目標也一樣——盡快將新聞發布出去。
Niall Harbison在文章《Consuming News in the Age of Curation(屏幕時代下新聞消費)》中的《Good Journalists Need To Be Paid(好記者應當拿到稿酬)》一章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都在分享鏈接、復制粘貼,那么誰應該付給記者和內容原創者稿酬呢?
這個問題提得好。我鼓勵每個人都接受高科技和社會化媒體,無論對方是不是記者,來開發我們消費新聞的方式,但當我們都愿意免費分享信息時,記者該怎么活呢?傳統新聞業會被代替嗎?Robert Coxwell不這么認為。
在他的文章《News is more than just eyewitness and a mobile pic(新聞不僅是目擊證人和手機拍照)》中,Robert說目擊證人的口述和手機拍照永遠比不上專業記者端著長焦相機,并將圖文通過電腦傳回報社。
在謠言聲稱Amy Winehouse死亡之后,他是第一批來到Amy Winehouse家的人,就是這件事讓他有了上述感慨。他承認自己的微博和手機拍照被全球各大網站瘋狂轉載,他也突然多了許多粉絲,但他堅信 “我可以很輕松地講述自己的見聞,但我又知道什么呢?我沒法發表中立觀點,沒法說清整件事來龍去脈,這是記者才能做到的。”
結論
毋庸置疑的是,社會化媒體掀起了新聞界的新浪潮,但是社會化媒體也不應該標志著傳統媒體的終結。社會化媒體和公民新聞對新聞業的影響,就像法國新浪潮電影對電影業的影響一樣。Craig Phillips曾經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描述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理念:
拋棄了傳統的蒙太奇式電影,走出了攝影棚改為實景拍攝,增加了長鏡頭和內心獨白。將一部好電影視為個人藝術的表達,應當帶著創作人員的風格,就像是一部好書要帶著作者的風格一樣。
這些理念也可以套用在新聞業的新浪潮上。手機記錄和實時博客可以看作是對事件場景的記錄,而新聞博客應當更加帶著博主的風格。作為一名廣播新聞業工作者,我們應當保持中立、尊重事實,而作為網絡新聞發布者,個人觀點也不可或缺。
就像是電影業的法國新浪潮,我相信新聞業的新浪潮也會讓新聞越來越好。至于會不會讓記者失業,反正我希望最好別!
推薦閱讀
今日完美展臺推出金庸武俠專場,笑傲COSER秀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玩家,造型精美,帥哥靚妹已經登臺便成為展館焦點,更多精美圖片和笑傲周邊圖片讓你應接不暇。 2011年第九屆CJ展會現場迎來了周末的第一天,整個氣氛熱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社會化媒體與新聞新浪潮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