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電商市場交易額超過4.5萬億元,同比增長超22%,其發展勢頭不可謂不猛,但電商行業中部分中小企業在追求發展速度的同時卻帶來了種種用工亂象。
“為節省人力成本,公司在違法濫用勞務派遣,上海營銷總部里的100多名員工都是勞務工。新員工都是被騙進來的,在之前的招聘中,公司刻意隱瞞用工方式,現在逼著員工簽勞務合同,誰不簽就開除誰!很多人害怕失業只能委曲求全。”日前,供職于四海商舟電子商務公司的劉佳向本報記者反映。
相關資料顯示,四海商舟為南京科泰集團旗下一家大型電子商務公司。2010年8月,美國某知名風投對其進行了4000萬美金的注資。如同所有拿到風投后的電商企業一樣,四海商舟開始在上海、北京、常州、深圳等地瘋狂擴張,大躍進式的發展背后卻正埋下違規運營的隱患。
本報在調查中發現,除違法濫用勞務派遣外,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刻意逃避繳納社保金等現象并不鮮見,部分電商企業違規用工的現象也絕非簡單個案。
濫用勞務派遣
“我本在一家外企擔任經理職務,今年5月中旬,四海商舟HR以高薪誘惑我跳槽,沒想到這成了我的噩夢的開始。”劉佳向本報記者回憶。
據劉描述,6月1日,她辭去原來的工作,入職四海商舟擔任SAE(高級客戶執行)。6月17日,四海商舟拿出了一份勞動合同要其簽署,但合同中“用人單位”一欄里,甲方并非四海商舟,而是一家名為浦東公共人事服務中心(下稱“浦東人事”)的勞務派遣中介。
所謂勞務派遣制,是有別于勞動合同制的一類用工方式。訂立勞動合同的甲方并非工作單位,而是勞務公司,由勞動公司將勞動者派遣至工作企業,勞動關系僅存在于勞務公司與勞動者之間,而與用工企業并無瓜葛。
四海商舟人力資源部總監李小偉告訴本報記者,之所以采取勞務派遣,是為了方便四海商舟上海方面的員工能夠更好地辦理社保和公積金。
但劉的代理律師、上海百悅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剛卻質疑稱,如果只是考慮社保繳納,只需將繳納金方面做部分人事外包即可,何必要將員工的勞動關系整體轉移至勞務中介呢?
對于四海商舟偏愛的勞務派遣,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崔生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勞動合同法》對企業辭退員工的約束很嚴,若是改為勞務派遣,則辭退成本會低很多,同時也可以避免與員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可以讓企業規避很多應該由企業承擔的責任,從而整體降低用工成本。”
據劉介紹,在四海商舟上海營銷總部的100多位員工中,不乏像她一樣的外企白領、技術骨干,但絕大多數員工都已淪為勞務工。
7月21日,四海商舟公關總監林科鋒向本報記者證實,該公司上海公司里的上百名員工的確都是與勞務中介簽約,包括身為總監的他也只是勞務工。
對此,劉的代理律師李剛認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而四海商舟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明顯違反了“三性”原則,隨意擴大勞務用工范圍,是典型的濫用勞務派遣。
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勞動法權威王興(微博)全告訴本報記者,像白領、技術骨干、企業管理者明顯不適應于勞務派遣的“三性”原則,但目前違規濫用勞務派遣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究其原因在于《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問題。由于該法中有關勞務派遣的表述僅為“一般在……崗位上實施”,加進這個“一般”就使得該法對違規濫用者很難產生強有力的約束效果。
反抗就走人
李小偉稱,四海商舟的每一名員工都是自愿接受勞務派遣的,公司在招聘時都有說明。
但劉佳反駁說:“在整個招聘過程中,四海商舟對用工方式只字不提,在入職offer中沒有作任何說明。但此后卻逼迫員工去簽署勞務派遣協議,多數人敢怒不敢言,因為反抗就意味著會丟掉飯碗。”
劉的一名新同事也向記者證實,其offer上也沒有任何提示用工方式的字眼。
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企業在招聘時應該負有告知用工形式的義務,即使實施勞務派遣也應符合勞動法的基本要求,如果招聘的是A公司,而簽約時換成了B公司,這就是明顯的偷換概念,涉嫌欺詐招聘。
但很快,劉佳的反抗之舉就被“鎮壓”了。劉稱,6月17日四海商舟要求她與浦東人事簽訂合同,被其拒絕,而后劉提出要和四海商舟訂立勞動合同亦被對方拒絕。6月29日,四海商舟方面以劉無法通過試用期考核為由將其開除。
“7月份是招聘淡季,工作非常不好找了,而我辭去了原本在外企的職位,現在還背上了考核不合格的惡名,職業生涯面臨斷層。”劉表示,接下去她將訴諸于法律為自己討一個公道。
上海黃浦區法院不久前發布的《2010年度勞動爭議訴訟情況白皮書》顯示,勞務派遣等特殊用工形式逐漸成為社會矛盾多發的源頭,去年該院審理的勞務派遣糾紛就達到了78件。
“企業濫用勞務派遣,通過壓榨勞動者去為獲取超額利潤的發展方式是在飲鴆止渴。”崔生祥向記者表示。
據四海商舟內部人士透露,公司上海總部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員工流失率就將近10%。
而記者了解到,這家電商公司為降低運營成本、加快擴張,違規運營的地方遠不止用工方面的問題。上海市閘北區工商分局的一位官員告訴本報記者,該公司涉嫌在上海沒有取得營業執照的情況下就違法開展經營,目前已被立案調查。
據知情人士透露,四海商舟被初步查出的違法經營所得已超過300萬元。
一位私募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般風投和私募基金投資后,都會向注資公司派駐董事以進行管理和監督。
據知情人士透露,風投在四海商舟這個項目上費了不少心思。也正是由于風投的注資,四海商舟加速擴張,要向阿里巴巴叫板,而違規亂象也就此開始凸顯。
用工亂象叢生
記者調查發現,單向浦東人事一家勞務中介派勞務工的電商企業就不在少數。諸如東方鋼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大地保險電商部等均曾委托浦東人事幫其招聘勞務派遣制員工。
據浦東人事的一位人士介紹,目前該機構為1000多家企業、近2萬名員工提供勞務派遣服務,其中電商企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這些委托企業使用的勞務派遣是否符合《勞動合同法》中“三性”原則的規定?該人士稱,浦東人事對此無法審核,只要企業提供必要的營業資質和相關費用就能辦理該業務。
本報記者調查獲悉,濫用勞務派遣或許還不算是最壞的狀況。以電商業信息咨詢見長的北京網達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公司運營至今只和很少一部分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許多在公司干了好幾年的員工至今仍未正式簽約,社保和公積金繳納更是無從談起。
目前,該公司為四處擴張,正在招募分站站長、分站總經理、軟件編程、信息采編等十多個崗位。記者致電該公司,詢問如果入職工作,多久才能獲得勞動合同,該公司人士稱說不準,這要看老板和經理對你的賞識程度。
而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雙方已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電商業資深人士、翼冠信息科技CEO蔣偉告訴本報記者,目前電商業發展過于迅猛,比如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僅網絡團購領域就從“百團大站”向“千團”、“萬團”的規模發展。太多企業像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爭食電商業的蛋糕,而新興企業缺少工會類組織,存在的用工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蔣偉表示,中小電商企業現在面臨用工成本太高,行業中電商企業數量過多,導致競爭過于激烈等問題,因此不得不壓縮運營成本,而用工成本自然會首當其沖(應舉報人要求,文中人名為化名)。
推薦閱讀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相關負責人宋建斯表示:經過多年的努力,實施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認證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已經成熟”。按照新規定,網游運營公司將承擔網絡游戲用戶注冊信息識別等工作,按流程及時報送需驗證的用戶身>>>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