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類似牙刷形狀的海綿刷在口腔內輕輕擦拭幾下,你便能拿到一份自己基因密碼的檢測報告,就能知道是否有網癮傾向。甚至,連會不會早戀,是否多情和專一,找到最佳伴侶,也能知曉。
基因檢測,到底是不是一種萬能的科學?它有著什么樣的神秘和傳奇?
查下DNA,便知有無網癮?
從孩子口腔黏膜內提取DNA做基因解碼分析,就能知道是否有網癮傾向。7月中旬,武漢中南醫院體檢中心在湖北省首次推出網癮基因檢查。
“一個人是否會染上網癮,與是否帶有容易引起上癮傾向的先天特質基因有直接關系,帶有此基因的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就容易染上網癮。”這是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鄒世清在推廣該項目的說法。
諸多人士向黃槍表示了對這個神奇項目的不解:網絡的出現不過十多年,而基因自生物出現就已伴隨,難道“造物主”萬年前就已知道將有網絡出現?
7月19日-22日,黃槍多次撥打鄒世清電話,均無人接聽。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則證實了“網癮基因”項目確實存在,但“這個項目不是我們醫院自身負責,而是醫院和聯合基因公司合作的。具體操作都是公司在負責,具體詳情你可以問那邊。”
“網癮基因檢測套餐需要8980元。”中南醫院“網癮基因”合作方、武漢思遠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袁姓工作人員對黃槍稱。
“目前我們剛在中南醫院推出該項目,和同濟、協和等醫院的聯合也還在洽談中。因此還沒有人來專門進行網癮基因檢測。但上海總部和山東、上海、浙江、杭州等地已推出很長時間了,檢測的人數不少。”袁姓工作人員表示,武漢思遠聯合基因公司為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在武漢的授權代理。
“取樣過程非常簡單。”上述袁姓工作人員介紹,采樣只需要用一個類似牙刷形狀的采集棒在口腔壁上刮幾下,提取被檢測者的口腔黏膜即可。要求被采集者在采樣前進行簡單的口腔清潔,采樣過程中不能碰到牙齒等部位,“孩子不會有任何痛苦,就跟刷牙似的。”
“基因檢測都是靠比對做出結果的,武漢沒有基因庫。”上述人士稱,“我們公司只做市場推廣工作,會把采樣寄送到上海檢測,在總部的實驗平臺用聲吶分析平臺等若干種先進設備對樣品進行檢測和分析。20多個工作日后基因研究中心再把檢測結果寄回客戶手中,就知道你是否有網癮基因。”
網癮基因檢測準確率是多少?“我們集團的基因檢測已運作了很多年,準確率一直高達99.99%。網癮基因同樣是99.99%。”該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表示,0-17歲為最佳檢測年齡,最大25歲都可以檢測。
至于網癮基因檢測為何需要8980元,其理由是:每一種基因檢測都需要700多元,但網癮基因和其他基因有相關性,基因的關聯關系導致不能單一檢測網癮基因,需要整套的基因檢測流程。網癮基因檢測屬于“易感基因檢測”(注:所謂疾病易感性是指由遺傳決定的易于患某種或某類疾病的傾向性。具有疾病易感性的人一定具有特定的遺傳特征,簡單地說就是帶有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組型),該套餐包含8大類46種基因檢測,除了網癮,還可以檢測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孤獨癥、肥胖等數十種疾病基因。
矛盾的是,在黃槍核實此消息時,聯合基因旗下新成立的少兒測評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卻對黃槍稱:“網癮基因需要針對每個孩子具體報價,且網癮基因檢測不屬于易感基因檢測,屬于少兒潛能測評范圍。”
至于為何與武漢等地代理商的說法矛盾,該工作人員表示是因為“代理商屬于集團總部”原因導致,而自己所在中心是聯合基因旗下新成立的子公司,專注于兒童天賦、潛能基因測評,和各地代理商沒有直接聯系。
此外,從記者了解情況來看,除了定價8980元的網癮基因檢測,還提供4000多元到2萬元的多種價位的多項基因檢測。“網癮基因檢測是有科學根據的。”上述少兒測評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基因檢測依靠聯合基因實驗室、8大平臺等技術力量,檢測結果拿到任何一家醫院都會承認。
無論屬于“少兒測評”還是“易感基因”,號稱能檢測“網癮基因”的基因檢測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黃槍調查發現,從2008年開始,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就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數十個城市打著發現下一個“朗朗”、“劉翔”、“貝多芬”、“比爾蓋茨”的口號,推出了4000多元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稱可以為0-12歲兒童檢測包括樂觀、冒險、交際、音樂、表演、文學等40種不同天賦基因。能測出的“天賦基因”不僅有耐力、爆發力、記憶等基因,還有早戀、專一、多情、激情和網癮基因,并且保證99.99%的準確率。
從公布的資料來看,聯合基因集團由復旦大學一批教授創立。號稱中國最大規模的基因芯片研發、生產和經營企業,創造了一系列中國基因界的第一。迄今資產規模超60億元,擁有聯合基因健康中心、上海復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責任公司等30多家子公司(兩家為香港主板上市)。其中,博星基因芯片是該集團基因檢測的核心技術力量。
所謂基因檢測,是指從血液或其他體液和細胞檢測一個人的DNA的技術。早在20世紀上半葉,遺傳學家就提出了“基因”概念,即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基礎。特別是5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創立后,進一步從本質上證實基因是決定人類生、長、老、病、死和一切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
可以查閱到的文獻資料是,2006年5月18日,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美國科學家發現,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因此,基因檢測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風險的預測。
過去幾年間,基因檢測技術的門檻越來越低,在美國,已經有十幾家公司開始通過網絡提供基因測試服務,檢測包括乳腺癌、乳糜腹瀉綜合征、血色沉著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的致病基因。
在國內,則由數十家基因檢測公司,不但檢測疾病,還檢測早戀、網癮甚至“金婚配”等驚人“神奇”項目。2009年11月,聯合基因集團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博星基因推出“金婚配”檢測項目,號稱花3600元測DNA就可以找到最佳伴侶,引來諸多爭議。
基因檢測科學性難確定
那么,基因檢測的科學準確性有多高呢?又是如何進行檢測的呢?
肯尼斯?肯德勒是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精神病遺傳學專家,他在接受本報美國特約記者采訪時表示,人體基因組內含有2萬到2.5萬個基因,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千多種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技術做出診斷。和人體內龐大的基因總量比較起來,被檢測基因絕對數量很小,“基因研究是個龐大的工程,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并未完成,人類的很多基因秘密還未被探知,目前揭示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
肯德勒曾專門對雙胞胎和親兄弟進行了研究。他發現雙胞胎兄弟同時患有焦慮癥、恐怖癥的幾率大約為40%左右。在肯德勒看來,基因只是給人天生的一些東西,而后天的經歷、環境會起著更大的作用。
事實上,哪怕是疾病基因,基因檢測的結果也往往是以患病的高低風險表示出來的。檢測結果的高風險人群,僅表示該類人群屬易感人群,在有害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比正常人群更有可能患上該種疾病,并不代表一定會患有該疾病。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搖錢樹”戰略貽誤MySpace前程 默多克賤賣社交鼻祖離場
從5.8億美元高價買入到3500萬美元低價拋售,曾經倍受追捧的社交網站MySpace,在經歷了漫長而痛苦的衰退后,終于淪為傳媒大亨的尷尬記憶。 新聞集團稔熟于操作傳統媒體,但它一直沒有真正理解互聯網。 近日,新聞集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查基因測網癮 國內外專家皆稱是騙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