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類似牙刷形狀的海綿刷在口腔內輕輕擦拭幾下,你便能拿到一份自己基因密碼的檢測報告,就能知道是否有網癮傾向。甚至,連會不會早戀,是否多情和專一,找到最佳伴侶,也能知曉。
基因檢測,到底是不是一種萬能的科學?它有著什么樣的神秘和傳奇?
查下DNA,便知有無網癮?
從孩子口腔黏膜內提取DNA做基因解碼分析,就能知道是否有網癮傾向。7月中旬,武漢中南醫院體檢中心在湖北省首次推出網癮基因檢查。
“一個人是否會染上網癮,與是否帶有容易引起上癮傾向的先天特質基因有直接關系,帶有此基因的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就容易染上網癮。”這是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鄒世清在推廣該項目的說法。
諸多人士向黃槍表示了對這個神奇項目的不解:網絡的出現不過十多年,而基因自生物出現就已伴隨,難道“造物主”萬年前就已知道將有網絡出現?
神秘的網癮基因檢測:一場正在上演的斂財鬧劇
7月19日-22日,黃槍多次撥打鄒世清電話,均無人接聽。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則證實了“網癮基因”項目確實存在,但“這個項目不是我們醫院自身負責,而是醫院和聯合基因公司合作的。具體操作都是公司在負責,具體詳情你可以問那邊。”
“網癮基因檢測套餐需要8980元。”中南醫院“網癮基因”合作方、武漢思遠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袁姓工作人員對黃槍稱。
“目前我們剛在中南醫院推出該項目,和同濟、協和等醫院的聯合也還在洽談中。因此還沒有人來專門進行網癮基因檢測。但上海總部和山東、上海、浙江、杭州等地已推出很長時間了,檢測的人數不少。”袁姓工作人員表示,武漢思遠聯合基因公司為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在武漢的授權代理。
“取樣過程非常簡單。”上述袁姓工作人員介紹,采樣只需要用一個類似牙刷形狀的采集棒在口腔壁上刮幾下,提取被檢測者的口腔黏膜即可。要求被采集者在采樣前進行簡單的口腔清潔,采樣過程中不能碰到牙齒等部位,“孩子不會有任何痛苦,就跟刷牙似的。”
“基因檢測都是靠比對做出結果的,武漢沒有基因庫。”上述人士稱,“我們公司只做市場推廣工作,會把采樣寄送到上海檢測,在總部的實驗平臺用聲吶分析平臺等若干種先進設備對樣品進行檢測和分析。20多個工作日后基因研究中心再把檢測結果寄回客戶手中,就知道你是否有網癮基因。”
網癮基因檢測準確率是多少?“我們集團的基因檢測已運作了很多年,準確率一直高達99.99%。網癮基因同樣是99.99%。”該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表示,0-17歲為最佳檢測年齡,最大25歲都可以檢測。
至于網癮基因檢測為何需要8980元,其理由是:每一種基因檢測都需要700多元,但網癮基因和其他基因有相關性,基因的關聯關系導致不能單一檢測網癮基因,需要整套的基因檢測流程。網癮基因檢測屬于“易感基因檢測”(注:所謂疾病易感性是指由遺傳決定的易于患某種或某類疾病的傾向性。具有疾病易感性的人一定具有特定的遺傳特征,簡單地說就是帶有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組型),該套餐包含8大類46種基因檢測,除了網癮,還可以檢測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孤獨癥、肥胖等數十種疾病基因。
矛盾的是,在黃槍核實此消息時,聯合基因旗下新成立的少兒測評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卻對黃槍稱:“網癮基因需要針對每個孩子具體報價,且網癮基因檢測不屬于易感基因檢測,屬于少兒潛能測評范圍。”
至于為何與武漢等地代理商的說法矛盾,該工作人員表示是因為“代理商屬于集團總部”原因導致,而自己所在中心是聯合基因旗下新成立的子公司,專注于兒童天賦、潛能基因測評,和各地代理商沒有直接聯系。
此外,從記者了解情況來看,除了定價8980元的網癮基因檢測,還提供4000多元到2萬元的多種價位的多項基因檢測。“網癮基因檢測是有科學根據的。”上述少兒測評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基因檢測依靠聯合基因實驗室、8大平臺等技術力量,檢測結果拿到任何一家醫院都會承認。
神秘的網癮基因檢測:一場正在上演的斂財鬧劇
神秘莫測的基因檢測
無論屬于“少兒測評”還是“易感基因”,號稱能檢測“網癮基因”的基因檢測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黃槍調查發現,從2008年開始,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就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數十個城市打著發現下一個“朗朗”、“劉翔”、“貝多芬”、“比爾蓋茨”的口號,推出了4000多元的“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稱可以為0-12歲兒童檢測包括樂觀、冒險、交際、音樂、表演、文學等40種不同天賦基因。能測出的“天賦基因”不僅有耐力、爆發力、記憶等基因,還有早戀、專一、多情、激情和網癮基因,并且保證99.99%的準確率。
從公布的資料來看,聯合基因集團由復旦大學一批教授創立。號稱中國最大規模的基因芯片研發、生產和經營企業,創造了一系列中國基因界的第一。迄今資產規模超60億元,擁有聯合基因健康中心、上海復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責任公司等30多家子公司(兩家為香港主板上市)。其中,博星基因芯片是該集團基因檢測的核心技術力量。
所謂基因檢測,是指從血液或其他體液和細胞檢測一個人的DNA的技術。早在20世紀上半葉,遺傳學家就提出了“基因”概念,即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基礎。特別是5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創立后,進一步從本質上證實基因是決定人類生、長、老、病、死和一切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
可以查閱到的文獻資料是,2006年5月18日,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美國科學家發現,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因此,基因檢測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風險的預測。
過去幾年間,基因檢測技術的門檻越來越低,在美國,已經有十幾家公司開始通過網絡提供基因測試服務,檢測包括乳腺癌、乳糜腹瀉綜合征、血色沉著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的致病基因。
在國內,則由數十家基因檢測公司,不但檢測疾病,還檢測早戀、網癮甚至“金婚配”等驚人“神奇”項目。2009年11月,聯合基因集團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博星基因推出“金婚配”檢測項目,號稱花3600元測DNA就可以找到最佳伴侶,引來諸多爭議。
基因檢測科學性難確定
那么,基因檢測的科學準確性有多高呢?又是如何進行檢測的呢?
肯尼斯?肯德勒是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精神病遺傳學專家,他在接受本報美國特約記者采訪時表示,人體基因組內含有2萬到2.5萬個基因,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千多種疾病可以通過基因技術做出診斷。和人體內龐大的基因總量比較起來,被檢測基因絕對數量很小,“基因研究是個龐大的工程,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并未完成,人類的很多基因秘密還未被探知,目前揭示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
肯德勒曾專門對雙胞胎和親兄弟進行了研究。他發現雙胞胎兄弟同時患有焦慮癥、恐怖癥的幾率大約為40%左右。在肯德勒看來,基因只是給人天生的一些東西,而后天的經歷、環境會起著更大的作用。
事實上,哪怕是疾病基因,基因檢測的結果也往往是以患病的高低風險表示出來的。檢測結果的高風險人群,僅表示該類人群屬易感人群,在有害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比正常人群更有可能患上該種疾病,并不代表一定會患有該疾病。
黃槍調查得知,目前市場檢測基因的方法,通常是把樣本放在基因芯片上,然后通過儀器掃描出敏感位點,從而發現人體生理總體傾向。比如多情、專一、早戀等基因,如果發現該特定基因位點上出現異常,就按照異常的比例來標注“+”,標注的“+”越多(最多3個),就說明異常的位點比例越高,從而就可以在檢測報告中認定孩子的性格。比如早戀,如果出現3個“+”,就說明這個孩子早戀的程度可能非常高。
從聯合基因科技集團某代理商公布的資料來看,網癮基因代號為 “SLC6A4/V2”,表現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就可以檢測出是否有網癮基因。
但黃槍查詢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后發現,SLC6A4為焦慮基因,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孤獨癥候選基因。來自美國全國精神病研究所的消息稱,這種基因有長、短兩個版本,人體內通常攜帶兩個“SLC6A4”基因,它們分別遺傳自父母雙方。攜帶較短版本的該種基因,會使一個人更容易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并無任何一名國外科學家表示這種基因和網癮有任何關系。而“SLC6A4/V2”則無任何文獻資料。
那么,具體到國內的網癮基因檢測,是如何檢測出來的?黃槍多次咨詢武漢思遠聯合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集團總部少兒測評中心,均是語焉不詳的表示“集團全國第一的實驗室可以準確率。”
一位工程生物學教授對此猜測:很可能是檢測幾個SNP位點。比如多巴胺一d2(drd2)基因。SNP即單核苷酸多態性,是指在基因組上單個核苷酸的變異,包括置換、顛換、缺失和插入,被稱為“第二代DNA遺傳標記“。現在普遍認為SNP研究是人類基因組計劃走向應用的重要步驟。
人體許多表型差異、對藥物或疾病的易感性等等都可能與SNP有關。大量存在的SNP等位位點,使人們有機會發現與各種疾病,包括腫瘤相關的基因組突變;從實驗操作來看,通過SNP發現疾病相關基因突變要比通過家系來得容易;有些SNP并不直接導致疾病基因的表達,但由于它與某些疾病基因相鄰,而成為重要的標記。因此,SNP往往用于高危群體的發現、疾病相關基因的鑒定、藥物的設計和測試以及生物學的基礎研究等。
"網癮’這個名詞的選用可能只代表著某些位點因為與常人不同而產生容易上癮的傾向,比如說藥物、煙、上網等等。選定這個詞其實并非能夠檢測出‘網癮基因’。而是公司在宣傳上的需要,這是商業性的。”該教授猜測稱。
國內外專家皆稱是騙局
世間生靈紛繁復雜,形態各異。網癮,難道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出來嗎?
“連網癮是不是病在學術上都有爭議呢,這些醫院竟然連網癮基因都發現了。純粹就是個騙局。”知名生物化學博士、打假專家方舟子,網癮專家陶宏開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不約而同地用了一致觀點。
對陶宏開來說,“網癮基因”檢測并不陌生,他說:“去年衛生部研究所的某領導和我交流時談到,某某幾家心理研究所找到該領導,試圖聯合起來推出網癮基因檢測,這位領導的回答是‘亂開玩笑’,不知道這些機構和醫院現在怎么就推出來了。”
7月21日,從事基因檢測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工作多年的北京市道培醫院分子診斷室主任劉紅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很多心理學行為的確和遺傳有關,但大多受多種基因影響,距離研究清楚還非常遙遠。網癮這樣的行為可能有易感基因存在,但要明確易感基因的指標和意義,還需要很多嚴謹和細致的工作。即使這部分工作可做,如何提供正確的解釋和指導也是很大的難題。如果這些工作都不能做好,那就是炒作概念的忽悠了。” 劉紅星表示在醫院,基因檢測是作為臨床的重要輔助手段進行的,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測。另外,要診斷出病人的準確病情,還需結合臨床癥狀、既往病史以及體檢結果等。
劉紅星稱,盡管自己未接觸過網癮基因檢測項目,但對基因檢測的“忽悠”深有體會:“有人曾到我辦公室推銷‘白血病易患風險基因檢測’,是一家比較大的公司。從提供的報告單樣本來看,只檢測3個多態性位點,至于具體哪三個位點,人家保密,就可以得出患白血病風險高低的結論。這個就不是夸大和忽悠的問題了,屬于無知加無恥了。”
一位生物學教授對黃槍稱,他知道現在很多公司在做網癮基因檢測,問題是,像這種檢測,首先要滿足相關性的原則,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進行實驗后,才能確定某種基因與情緒的關系。比如判定乳腺癌的基因,全世界目前已經做了幾十萬例相關實驗,從統計學的角度上來看這就有意義了,可以通過基因看出是否會患上這種疾病。但是無論是早戀,還是多情、激情等情緒,相關的基因實驗樣品量還不到100個,在人群中就沒有統計學意義,這樣做出的結論就是不科學的。更別說目前都沒有爭論的網癮這一定論了。
在劉紅星看來,即使基因方面研究明白了,基因在網癮的決定方面也只會占小部分作用,后天學習、社會環境等因素更為重要。目前即使在確定的腫瘤特異性基因方面也不敢說準確性可達99%,能達到95%就非常不易了。99.99%的數字夸大太多。“網癮常規診斷都成問題,現在就向公眾推出檢測項目,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國外專家也證實了上述說法。世界衛生組織專門負責“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方面媒體聯絡的新聞官員Olivia?Law-Davies在郵件回復中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她沒有聽說過基因檢測可以預知一個孩子是否有音樂、繪畫等天賦或早戀等傾向,至于網癮,則是很不可思議的行為。
肯德勒則稱,即便在美國,至今研究網癮相關基因的文獻是空白。美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主任弗朗西斯·科林斯則稱:“一些基因檢測公司正在進行的宣傳相當異想天開,這些測試中有些并未達到足以經受嚴格科學驗證的水準,卻成為他們吸引眼球牟利的工具。”
推薦閱讀
福克斯高清藍光光碟的購買者,將可以用電腦從福克斯網站下載與Android兼容的數字版影片。Android下載服務將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有限的幾家市場率先推出。 7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福克斯電影的數>>>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