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名中國網絡安全分析人士25日反駁了一家美國媒體日前關于中國網絡間諜侵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計算機系統的報道。
他們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不具備網侵IMF的意圖和條件”,該項指控明顯缺乏證據,鑒于該指控的時機和背景,不能排除其背后隱藏特定政治企圖。
中國籍人士朱民本月12日歷史性地獲得了IMF副總裁一職的提議任命,按照程序,他將于本月26日上任履職。這是歷史上首位就任IMF高級領導人的中國人。
更重要的是,根據去年11月通過的改革方案,中國在IMF中的份額和投票權將在明年年底前大幅上升至第三位。
美國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的情況說,負責調查IMF計算機近日遭黑客攻擊事件的調查人員認為,此次攻擊行為是由與中國有關的網絡間諜實施的。
據報道,此次網絡攻擊分階段發生在IMF前總裁卡恩在紐約被美國警方逮捕后,直到5月31日結束。IMF6月8日公開了這起攻擊事件。美國聯邦調查局介入了此次調查。
報道稱指向中國的證據包括:對攻擊方式的分析以及黑客從IMF的計算機中轉移大量文件時所留下的電子路徑,黑客利用了美國境內的服務器。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田德文認為,中國官方不具備組織攻擊IMF網絡的動機,它既不想也沒有能力控制這個國際金融組織,包括其任何一個成員國。
“中國正在通過正當途徑提升自己在IMF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而且正在逐步實現目標,”他說,“中國沒有理由也沒有動力去組織實施網襲。”
隨著國際金融體系的深化改革和世界經濟秩序的加快調整,某些保守勢力很可能基于對傳統格局被打破的不滿,而試圖將網絡襲擊、竊取機密這樣的丑陋行為嫁禍給中國等利益擴大方。
“目前看來,該項指控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不排除有借此抹黑中國的意圖。”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李水生說。
他認為,既然已經明確黑客是通過美國境內的服務器發動攻擊的,那么頭號懷疑對象應該是美國而非中國。
實際上,基于互聯網的特殊結構以及節點復雜等特點,互聯網攻擊和現實攻擊不同,其攻擊手段、途徑多樣,在掌握充分確鑿的證據前,是很難確定攻擊者來自何方的。
清華大學計算機學院網絡防御專家戴一奇指出:“把中國黑客說得無所不能,背后是有政治目的的,從全球范圍來看,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黑客水平明顯高于中國。”
當今世界,黑客攻擊行為每秒都在發生,而且很多是個人行為。日益復雜和嚴重的網絡攻擊正在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受到信息損害,中國本身就是世界上遭受網絡攻擊最多的國家之一。因此,各國政府、全球性機構等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應對黑客攻擊。
IMF的數據庫儲存著全部187個成員國金融系統的重要信息,包括貸款、債務減免、國際援助等,一旦被控制和泄露,很可能引發某些國家動蕩,并將對世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這起網絡攻擊事件比個別企業受到攻擊的性質更為嚴重,因為它關系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利益。”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原副所長陶文釗說,它需要各國協力配合共同解決。
推薦閱讀
,“我愛我買”網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安全分析人士:中國不具備網侵IMF的意圖和條件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