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媒體的未來(騰訊科技配圖)
進一步看,真正好的交流不在于自己想要表達什么,而是聽眾想要獲取什么內容。因此,你必須基于你的聽眾開始這次交流。你必須研究、觀察、監控可知的細枝末節,從事先研究聽者的背景資料到交流中對方可能發生的細微反應,然后再去調整并準確的傳達自己的內容,這樣,你才會對你的聽眾產生影響。然而,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密準則,這是所有人類共有的能力。甚至兒童也會這么做,他們總是會仔細觀察家長的反應,然后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以獲得關注。他們會認真的優化自己的內容以獲得對方最大的關注。
然而,我們的媒體卻一直在忽視自己的受眾。
但是,最終它開始以個性化的傳播方式來傾聽自己的受眾。個性化機制是轉型媒體業務潛力最大的因素。
此前,媒體卻一直對自己受眾的需求視而不見,這并不是聰明的做法。
之前,在紙媒和廣播媒體行業,根本就沒有關于受眾興趣和反應的任何數據,既然數據都沒有,就談不上去了解自己的受眾。
首先,過去是由編輯決定受眾需求內容的;其次,在沒有任何數據支持的情況下,這些內容被廣泛傳播。兩者都是之前紙媒和廣播行業的準則,之后卻被錯誤地沿用到互聯網數字媒體領域中了。這種媒體操作模式在過去似乎還講得通,卻與如今的數字媒體業發展現狀格格不入。
過去媒體整個流程就是,預測、出版和傳播。這種情況下,發布者最希望的就是,預測正確、傳播廣泛、吸引大量受眾。如果預測失敗,發布者就會加大音量,制造轟動效應。
然而,為了給未來100年的新媒體模式以發展空間,我們應該去除掉這些已經過時的媒體模式。媒體應該開始著手研究每個受眾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媒體應該基于受眾慎重選擇內容,并進行合理的情境組織,成為我們每個人消費的媒體。
簡而言之,媒體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在合適的地點為不同的用戶帶來合適的內容。
打造自己的專屬世界
互聯網的重大變革社交網絡帶領我們走向了個性化的世界。
如今我們認識到,互聯網的基礎單位是由人構成的,Facebook等社交媒體使人際關系成為互聯網中關鍵性的圖譜節點和邊界,代替了過去的頁面和鏈接。以人為中心的社交網絡正逐漸發展成為互聯網的操作系統。在社交網絡中,朋友的喜好可以用來預測“我”的喜好,而且,很多互聯網服務都開始基于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來提供服務內容,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盡管有很大進展,當你站在后臺,你會發現互聯網仍然是由數據而非人來進行管理的。服務器數據和帳戶連接在一起,cookie和網絡瀏覽器關聯在一起,而活動日志則是和IP地址綁定在一起的。
正如社交革命已經證明的,轉型的真正價值在于不再把“我”看成是一個IP地址、一個瀏覽器、一個帳號,而是把“我”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我”是“我”。
因此,如今正是一個從由網站構成的互聯網向由“我”構成的互聯網轉型的好時機。
今天,媒體正處于關鍵性的過渡點上,將需要對受眾的感覺重新進行定義。自此以后,對于媒體來說,受眾不再是一大堆不熟悉的人群,不是“他們”或“我們”,而是由許許多多的“我”構成的。
過去內容傳播準則是“內容一旦創建,就盡量到處去傳播,”這在當時那種受眾不透明和有限的傳播渠道的情況下還是十分管用的。進入21世紀,以前那種內容傳播方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如今的媒體發展現狀了。因為,無論是從內容創建還是發布途徑來說,這種模式都忽略了構成受眾的“我”們。
本質上講,過去媒體所作的都是一刀切,而如今則必須調整方向,基于用戶來進行內容生產和合理分配,以滿足每一位“我”的需求。
換句話說,未來的媒體必須基于Facebook的各種數據,為用戶打造一個自己的專屬世界,提供來自各個渠道的信息。
數字媒體個性化的六個關鍵要素
社交革命意味著我們向個性化媒體前進了一步,但是也僅僅是一步而已。
以下是推動實現數字媒體個性化的6個關鍵要素,它們將成為數字化媒體成功模式的基礎。
·社交化:社交網絡中朋友的活動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他們對我們很重要。
·管理:人們不僅是內容發布源,還是內容管理者。了解“我”就是了解影響“我”的人。
·它應是一種體驗,而不僅僅是內容流:信息流和時間軸服務只是一個簡單的開始。Twitter140個字節的發布模式對于熟悉的朋友來說還好,但是對于其他人來說就不好理解。個性化媒體應該有多種格式,而不僅僅是信息流的格式。它應該提供一種沉浸式、功能強大的體驗,為用戶帶來更多好處。
·智能化的推薦機制:帶給我們合適的個性化推薦,而非所有內容,而且將比現在Facebook和Twitter做得更好。我們將依賴這種智能化推薦服務為我們從海量的信息源中篩選對我們來說重要的內容。
·自動篩選內容:媒體將會自動為用戶推薦各種內容,而關閉那些用戶不感興趣的內容。
·個性化廣告:未來數字媒體不僅會提供個性化內容,還有個性化廣告。如今的這種個性化廣告還屬于初期階段,非常原始。未來的廣告會基于用戶的個人資料和興趣等數據顯示和過濾廣告。
這六個關鍵性要素中的每一個都集中為我們展現了未來數字媒體的愿景,那就是打造一個“我”的專屬世界
數據是數字媒體個性化的通行貨幣
數據是數字化媒體了解受眾需求的一種主要方法,因此媒體需要數據公司的數據才有可能成功。數據是媒體個性化的貨幣,它是提升用戶體驗最有效的途徑。
而新聞網站則需要了解哪些主題和內容是為哪類用戶服務的。比如,一個體育網站如果了解到球隊粉絲群比例相差過大,那么就應該根據用戶實際消費需求來生產體育新聞
數字媒體應該不僅僅只關注內容,而且要基于受眾來生產內容。
它應該是你,是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數字媒體。
這就是數字化媒體的未來。數字媒體需要以一種實實在在的人的角度來關注和了解用戶的需求。
因此,作為發布內容的媒體,所要面臨的挑戰即是要為受眾生產更有意義的內容。每一位受眾都必須成為媒體生產內容最為重要的考量因素,而無論這個受眾群體有多大。媒體要用一種略微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受眾,時時刻刻關注著世界范圍內每一位用戶。
<推薦閱讀
App Gear:可與移動應用互動的實體玩具>>>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109/2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