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鳴/畫
據人民日報報道, 近日,一批網站用戶信息泄露事件的查處情況公布。盡管這些事件中流傳的信息泄露并非全部屬實,但是,網友們仍然為自己的信息安全感到憂慮。用戶的個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如何防范?專家對此進行了分析。
信息被偷的幾種情況
“其實,不僅是賬號和密碼,幾乎所有的信息都有被‘偷看’的價值和可能,比如你的地址、性別、年齡、收入、電話、單身與否、網購習慣和花銷、上網瀏覽習慣、地理位置……”瑞星安全專家王占濤說。
王占濤介紹,根據所“偷看”信息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用戶的賬號、密碼等私密信息,可以通過和木馬等惡意程序從用戶處直接竊取,或是攻擊網站漏洞,竊取網站服務器上的數據庫,直接竊取用戶密碼,還可以通過已泄露的密碼去猜測其他網站的密碼。
此外,專家分析,個別網站由于內部員工行竊,也會出現用戶數據泄露事故;而個別中小型非正規的招聘網站,也可能會出現出賣用戶資料獲利的情況。
另一種則是用戶的上網習慣、地理位置等信息。對這類信息,一般是通過對用戶電腦、手機的掃描和監控獲取。如今,具有此類功能的軟件為數不少,有些會在安裝或操作前告知用戶并征得同意,有些則是偷偷進行。
此外,用戶上網行為的不謹慎,或是密碼過于簡單、易于破解等,也是信息泄露的原因。
信息“被偷”的危害無需贅言。對用戶而言,更嚴重的是,與實體物品不同,網絡上個人信息的“被偷”很難發現,如果沒有發生錢財丟失等實質性損失,或許,你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和偷竊者共用你的信息。
“黑客拿走數據庫之后,除非進行利用,否則用戶毫無察覺。”來自瑞星的分析顯示。
專家教你網上防盜
對用戶,信息安全專家建議,要分級管理密碼,重要賬號(如常用郵箱、網上支付、聊天賬號等)單獨設置密碼;定期修改密碼,可有效避免網站數據庫泄露影響自身賬號,工作郵箱不用于注冊網絡賬號,以免密碼泄露后危及企業信息安全。
專家也提醒:不要信任任何網站的安全防護措施,采取正確的安全策略;不要隨意注冊無關網站賬號;不要輕易在安全性低的網站購物;并盡量采用更多的驗證方式,比如將賬號與手機綁定。
當然,只靠用戶是不夠的。普通用戶處于技術和信息的弱勢地位,作為服務提供方的網站,應該負起更大的責任———以網站數據庫泄露為例,其主要原因在于網站漏洞被黑客利用,用戶電腦再安全也無濟于事。
“就好像用戶丟了錢包,只提醒用戶往錢包里少裝點錢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對整體環境的整治。”王占濤說。
<推薦閱讀
鐵道部新客票系統將用云計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家披露個人信息泄露內幕 支招信息防盜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115/2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