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方法
(一)網民個人調查
3.1調查總體
中國有住宅固定電話(家庭電話、小靈通、宿舍電話)或者手機的6歲及以上常住居民。
3.1.1樣本規模
用戶調查總體樣本60,000個,其中,住宅固定電話用戶、手機用戶各30,000個,樣本覆蓋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3.1.2調查總體細分
調查總體劃分如下:
子總體A:住宅固話覆蓋人群【包括:住宅固定電話覆蓋的居民+小靈通用戶+學生宿舍電話覆蓋用戶+其他宿舍電話覆蓋用戶】;
子總體B:手機覆蓋人群;
子總體C:手機和住宅固話共同覆蓋人群【住宅固話覆蓋人群和手機覆蓋人群有重合,重合處為子總體C】,C=A∩B。
3.2抽樣方式
CNNIC只針對子總體A、B、C進行調查。為更大限度地覆蓋網民群體,采用雙重抽樣框方式進行調研。采用的第一個抽樣框是固定住宅電話名單,調查子總體A和C。采用的第二個抽樣框是移動電話名單,調查子總體B和C。
對于固定電話覆蓋群體,采用分層二階段抽樣方式。為保證所抽取的樣本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將全國按省和直轄市分為31層,各層獨立抽取樣本。將樣本根據網民數的開平方根比例分配到31個省市。
省內采取樣本自加權的抽樣方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轄區、縣)樣本量根據該城市固定住宅電話覆蓋的6周歲以上人口數占全省總覆蓋人口數的比例分配。
對于手機覆蓋群體,抽樣方式與固定電話群體類似,也將全國按省和直轄市分為31層,各層獨立抽取樣本。省內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樣本,使省內樣本分配符合自加權。
為了保證每個地市州內的住宅電話號碼被抽中的機會近似相同,即使住宅電話多的局號被抽中的機會多,同時也考慮到了訪問實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內住宅電話號碼的抽取按以下步驟進行:
手機群體調研方式是,在每個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機局號;結合每個地市州的有效樣本量,生成一定數量的四位隨機數,與每個地市州的手機局號相結合,構成號碼庫(局號+4位隨機數);對所生成的號碼庫進行隨機排序;撥打訪問隨機排序后的號碼庫。固定電話群體調研方式與手機群體相似,仍舊是生成隨機數與局號組成電話號碼,撥打訪問這些電話號碼。但為了不重復抽樣,此處只訪問住宅固定電話。
3.3調查內容
用戶調查側重于了解中國網民數量與結構特征、上網條件、網絡應用、網民對互聯網使用的態度和非網民狀況。調查內容包括被訪者是否上網,被訪者背景信息,網民的上網行為、上網深度、上網體驗等。
3.4調查方式
通過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進行調查。
3.5調查總體和目標總體的差異
CNNIC在2005年底曾經對電話無法覆蓋人群進行過研究,此群體中網民規模很小,隨著我國電信業的發展,目前該群體的規模逐步縮減(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國電話用戶累計達到12.6億戶,普及率達到94.2部/百人)。因此本次調查研究有一個前提假設,即:
針對該項研究,電話無法覆蓋人群中的網民在統計中可以忽略不計。
(二)網上調查
網上調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聯網應用的使用情況。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11年12月1日—12月31日進行了網上調查。將問卷放置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網站上,同時在政府媒體網站、全國較大ICP/ISP網站與各省的信息港上設置問卷鏈接,由網民主動參與填寫問卷。回收問卷后,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答卷有效性檢驗,篩除無效答卷。本次網上調查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32772份。
(三)網上自動搜索與統計數據上報
網上自動搜索主要是對域名、網站數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標進行技術統計,而統計上報數據主要包括IP地址數和網絡國際出口帶寬數。
1.IP地址總數
IP地址分省統計的數據來自亞太互聯網信息中心(APNIC)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IP地址數據庫。將兩個數據庫中已經注冊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屬省份的數據,按省分別相加得到分省數據。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動態過程,所統計數據僅供參考。同時,IP地址的國家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會要求中國IP地址分配單位(如中國電信()等)每半年上報一次其擁有的IP地址數。為確保IP數據準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會將來自APNIC的統計數據與上報數據進行比較、核實,確定最終IP地址數。
2.中國域名總數和網站總數
中國的域名總數和網站總數由以下兩部分數據相加得到:
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數和網站數,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采用計算機網上自動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國類別頂級域名(gTLD)與網站數,由國內各類別頂級域名注冊單位協助提供。這些數據包括:所有類別頂級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開通的網站數;按.COM、.NET、.ORG分類的類別頂級域名(gTLD)和網站數;按注冊單位所在省份分類的類別頂級域名(gTLD)和網站數。
3.網絡國際出口帶寬數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電信企業的報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國各運營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連的網絡出口帶寬總數。《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納入了這些上報數據。
二、報告術語界定
網民
過去半年內使用過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居民。
手機網民
指過去半年通過手機接入并使用互聯網,但不限于僅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
電腦網民
指過去半年通過電腦接入并使用互聯網,但不限于僅通過電腦接入互聯網的網民。
家庭電腦上網寬帶網民
指過去半年在家使用電腦上網的網民中,使用寬帶(xDSL、CABLE MODEM、光纖接入、電力線上網、以太網、WIFI)接入互聯網的網民,但不限于僅使用寬帶接入互聯網的網民。
農村網民
指過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網民。
城鎮網民
指過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國城鎮地區的網民。
IP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標識上網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中的其他設備,是互聯網中的基礎資源,只有獲得IP地址(無論以何種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聯網相連。
域名
本報告中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點(.)分割、僅由數字、英文字母和連字符(-)組成的字串,是與IP地址相對應的層次結構式互聯網地址標識。常見的域名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或地區頂級域名(ccTLD),如以.CN結尾的域名代表中國;一類是類別頂級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結尾的域名等。
網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為網址的web站點,其中包括中國的國家頂級域名.CN和類別頂級域名(gTLD)下的web站點,該域名的注冊者位于中國境內。如:對域名cnnic.cn來說,它的網站只有一個,其對應的網址為cnnic.cn或www.cnnic.cn,除此以外,whois.cnnic.cn,mail.cnnic.cn……等以該域名為后綴的網址只被視為該網站的不同頻道。
調查范圍
除非明確指出,本報告中的數據指中國大陸地區,均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在內。
調查數據截止日期
本次統計調查數據截止日期為2011年12月31日。
<推薦閱讀
CNNIC報告第三章:互聯網基礎資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CNNIC報告第一章:調查介紹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116/2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