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管理篇
在國內擁有4 958家直營店和10 10家加盟店、以鞋類和服飾品牌享有盛名的達芙妮,最近噩夢連連。先是被爆電商業務急速下挫;而28日更傳出中部地區數個城市加盟商齊聚上海,抗議達芙妮總部為擴大直營規模,大舉“過河拆橋”,以“全場99元”與自己的加盟商開打“價格戰”,逼迫加盟商出局。
公開財報顯示,在達芙妮將渠道策略重點由代理商轉向開設自營專賣店后,如今品牌直營店比例提高至約8 3%。在直營店渠道布局日益完善后,達芙妮為何在公司運營管理中痛擊自己的“加盟商”,又為何罔顧品牌聲名大打折扣,祭出“左手”打“右手”的絕招?
被“遺棄”的加盟商
達芙妮與自己加盟商的糾紛,就像復發性口腔潰瘍———復發、疼痛、最好還是默不作聲。早在2011年11月,有46家達芙妮加盟商聚集達芙妮長沙經銷部,抗議達芙妮出臺《關于合約到期不再與加盟商續約函》。而相關加盟商稱,達芙妮加盟商與集團每三年簽一次合同,合同在2011年底到期的加盟商將再續約三年,而2012年后到期的不再續約。加盟商抗議稱,自己“好不容易把市場打開”,達芙妮“過河拆橋、說終止就終止。”在達芙妮長沙經銷部的周旋下,相關加盟商得到了總部的安撫,此事得以平息。
時隔不到一年,達芙妮加盟商風波卷土重來。8月27日,來自中部地區某三線城市的達芙妮加盟商爆料,稱來自中部數個城市的達芙妮加盟商代表正趕赴上海,前往達芙妮上?偛“討個說法”,并欲向上海工商等部門投訴達芙妮方面的“不良行徑”。
“去加盟化”目的
顯然,加盟商與達芙妮總公司間積怨,來自組織架構內的利益分配不平衡。加盟者們的利益格局如何重置,是擺在達芙妮眼前的難題。
專業連鎖店在擴張過程中,三四線城市區域啟動成本相對較高,為了高速擴張布點,達芙妮采取了加盟與直營雙管齊下的市場策略,在擴張初期,三四線城市市場規模較小,主走線下宣傳的達芙妮,知名度一時間難成氣候,直營風險相對較高,盡管管理難度大,加盟商仍是不錯的選擇。
而自2008年開始,達芙妮集團陸續與國際知名高端鞋類品牌如AL DO、A E R O SO LE S等攜手合作,開展國內的銷售業務,志在進軍高端鞋類市場,擴大經營的范圍。這些舉動,對加盟商的資質、配套管理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同期利潤率和平均售價下降、達芙妮線上業務效果不佳的情況下,達芙妮的重中之重仍回歸到線下業務。消除中間環節、加快周轉速度并提高店面運營效率,成為提高業績的重要手段。這也是達芙妮“去加盟化生存”、要將直營渠道“下沉”的重要原因。
與此相印證的是,達芙妮在本月公布的中期業績報告中稱,穩定的店鋪拓展計劃對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因而采取了專注發展直營店鋪的策略性開店計劃。“公司認為,此舉不僅能加強品牌的長遠發展,亦有利于集團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實際上,上半年,達芙妮增加了411間直營店,同時減少了45間加盟店。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驅動Twitter廣告業績增長的兩大原因是:精準廣告的針對性越來越好,以及廣告業務本身去除了很多限制。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一直為營收模式而困擾。在2011年,Twitter估值超過80億美元,但分析師預估的營收不到3億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達芙妮電商之殤:新任主管已經到位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201/11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