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最初的互聯網支付入手,到此后的POS收單,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客戶群、業務類型,與銀行的重疊范圍日益增加。
與此同時,憑借靈活的業務創新能力等優勢,第三方支付公司又與銀行共同做大了支付行業的蛋糕。
在當前支付業務爆炸式增長的背景下,應該如何評估整個中國支付行業的現狀;支付鏈條日益復雜,主體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各方該如何尋找自身的角色定位;中國支付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在哪里?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邀請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專業咨詢機構的多位資深人士就上述問題展開了圓桌討論。
支付行業新棋局
聶偉柱 洪偌馨
嘉賓
光大銀行信用卡總經理
戴兵
中國銀行電子銀行部助理總經理
董俊峰
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新興支付網絡部總經理
余金橋
農業銀行電子銀行部電子商務處副處長
謝凱
浦發銀行北京分行銀行卡部總經理
楊丹菊
支付寶副總裁
樊治銘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卓越中心
李軍
不管商業銀行是否愿意,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崛起,已在一定程度上與銀行構成了競爭關系,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競合關系。
從最初的互聯網支付入手,到此后的POS收單,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客戶群、業務類型,與銀行的重疊范圍日益增加。與此同時,憑借靈活的業務創新能力等優勢,第三方支付公司又與銀行共同做大了支付行業的蛋糕。
根據易觀智庫的調查,2011年,中國網上銀行市場全年交易額達到780.94萬億元;截至2011年底,網銀注冊用戶數更是達到4.34億。
4.34億的注冊用戶相當于日本總人口的3.4倍,也是美國總人口的1.4倍;780.94萬億元的規模則相當于中國2011年47萬億元GDP的16.5倍。
“客戶良好的體驗最重要”
戴兵:在我國支付體系中,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加入推動了多元化支付的發展。如果沒有方興未艾的第三方支付的參與,有可能磁條卡支付的主導地位持續的時間會更長。但是,在這個多元支付的發展過程中,誰能最終像現在的磁條卡一樣“一統江湖”,我覺得很難說,可能是指紋,可能是人臉識別,可能是瞳孔,也可能是手機。支付技術本身其實很簡單,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技術實現不了的。那么什么是支付發展的關鍵呢?
我在國外旅游的時候,碰見一些不了解銀行卡業務的游客,他們紛紛將自己的親身體驗理解為銀行卡境外支付的規則,并將這種“體驗規則”加以傳播。這說明,無論收單機構、發卡銀行、銀行卡組織怎么想、怎么定,在用戶端,客戶的體驗就是最終的檢驗結果。因此,支付市場最終走向何方,如何形成全球化的“好用通用”的支付新格局,不僅在于支付鏈條中各參與方的選擇,更為重要的是客戶良好的體驗,以及在良好體驗基礎上的傳播。
當然,在推動支付產業發展過程中,收單機構、發卡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等,需要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本分,這樣才會形成正向的力量,把整個支付產業推向更健康的發展方向。目前,支付鏈條上的各參與方想法太多,做法太亂,越俎代庖,支付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基本上是發卡銀行和持卡人被“扛”了。因此,從監管層面促使支付鏈條中各參與方做好各自應該做的事是當務之急。 上一頁1 2345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消費點評網站YelpIPO(首次公開招股)禁售期在周二結束,但這支股票非但沒有在周三出現下滑,反而大漲22.51%,令華爾街分析師大跌眼鏡。 據《紐約時報》網絡版報道,消費點評網站Yelp IPO(首次公開招股)禁售期在周二結>>>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201/11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