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以前,在中消協的牽線搭橋之下,14家零售商簽署了《明碼實價自律承諾書》,成為首批明碼實價承諾企業。然而,一場價格戰卻讓實體零售商價格體系崩潰,明碼實價變成過眼云煙。記者近日調查走訪了14家企業中的3家家電賣場和3家大型超市賣場發現,幾乎所有零售商店內都可以“額外優惠”,有些3C、家電商品的成交價與標價可差出千元以上。
家電賣場:價格體系面臨瓦解
上周日,位于豐臺區南三環的某家電賣場中,“比價”還在繼續進行。標價3588元的諾基亞Lumia800手機,銷售人員直接給到了2899元的優惠價。“如果網上價格更便宜,還可以享受與網上同樣的售價。”銷售人員表示。記者隨即進行查詢發現,該款手機在京東商城的價格為2599元,在庫巴網上商城的價格為2588元,銷售人員表示,只需打一個電話確認價格存在差異,即可按照最低價也就是2588元出售。
事實上,3C類產品的比價還不算激烈。上周末,本次價格戰的主戰場——家電領域已經達到了“實時動態”比價。
“你可以跟網上的價格比,我們這個絕對是最低的,但我只能保證這個價格是兩個小時之內最低的。”在另一家電賣場里,海爾空調的銷售員表示,目前所有產品標的價格都是實價,這個實價是跟著網上的價格走。這款型號為KFR-35GW/03GFC12的海爾空調,標價為2599元,聽過銷售員的介紹,記者在店內的電腦進行比價,網上同款產品在蘇寧易購上的價格確實是2599元。銷售員強調,這款空調網上的價格剛剛上調了200元,店面也跟著上調,但不確定這個價格是不是還會變動。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電商價格戰影響的不斷擴大之下,實體家電賣場的價格體系已幾近土崩瓦解。“此前,實體賣場都會設下一個最低成交額,如果銷售人員輸入的成交價低于這個最低成交額,交易是無法進行的。但現在為了拼價格,實體家電賣場的最低成交額可以隨時變化。”該人士認為,這其實對實體賣場的銷售體系造成了混亂,而且大大拉低了賣場的毛利。
超市:“開票”商品多能砍價
在家電賣場之外,超市賣場也是大家電等商品的重要銷售渠道。
在沃爾瑪宣武門店,記者發現,彩電區域內幾乎所有產品都在標價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折扣,比如長虹一款42英寸LED電視標價4590元,但在記者詢問之下,銷售員直接給出了將近1000元的降價幅度,并且介紹其他品牌的彩電也會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優惠。
一位購買了某品牌轉頁風扇的消費者在將貨品放入購物車正要離開時,銷售人員提醒,如果在下面電器區的柜臺結賬,就可以享受折扣價,如果在上面的統一收銀處結賬,就是原價。最終,該消費者在家電區結賬,并得到了近100元的優惠,幾乎相當于7折購入。
記者上周日在位于北三環的大潤發超市發現,該賣場的3C、家電商品也存在“講價”現象。記者詢問一款華為品牌手機,銷售人員給出了1298元的價格,但經過幾句還價,銷售人員就給予了100元的優惠。
在另一家外資超市的大家電區域,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記者詢問一臺美菱品牌冰箱時,銷售人員最初表示,2999元已經是優惠價,無法再繼續降價,但隨后又表示可以享受300-400元的節能減排補貼。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老周還有個殺手锏:360安全瀏覽器、360網址導航入口。在淡化品牌,避免挑戰用戶習慣的前提下,占據入口,技術投入不大,靠“競價排名”攬銀子,還真是一手好牌。 周鴻祎還是做起了搜索。在出售3721、奇虎問答經歷慘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價格戰令家電賣場價格體系面臨瓦解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201/11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