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馬太效應升級,第一梯隊企業早已經從最初的垂直電商變身為綜合平臺。經過2011年跑馬圈地,價格血拼,未來平臺企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和用戶體驗的提升。
天貓:線上shoppingmall上路
商城2012年的第一個新聞發布會就是宣布自己改名“天貓”。雖然阿里系將天貓定位為其生態中的B2C,但實際上,天貓的模式與其他B2C完全不同。如果說亞馬遜、京東是零售商的話,那么天貓實際是一家shoppingmall,其賺取的不是零售利潤,而是商業地產“租金”。
依托于淘寶網平臺成長起來的天貓在淘寶內部由獨立到合并,再到分拆。隨著中國B2C模式快速增長,天貓也加緊了自己獨立的步伐。2010年11月份,啟用了獨立,2011年6月從淘寶網分拆出來獨立管理和運營。而2011年10月推出了新的規則引發了軒然大波,但目的是為了完成市場商家的分類管理和升級,之后,恰逢資本冬天,淘寶商城又引入38家獨立B2C.2012年1月11日,淘寶商城宣布了新的名字天貓。
盡管總裁并不承認,但一些業內人士都將其舉措解讀為“去淘寶化”。天貓生于淘寶,其大量的商家都是淘寶網起家進而進駐天貓。天貓平臺多多少少帶有淘寶的基因,而這種基因對于想打造網絡版美國“第五大道”、法國“香榭麗舍”大街無疑是不利的。
張勇透露,淘寶商城在2011年全年交易額已經超過1000億元,是2010年的3.5倍,日均獨立訪問人數突破1000萬。在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無論從交易規模和商業模式上,天貓似乎都沒有競爭對手。但隨著其商戶數的迅速增長,外來的B2C各懷鬼胎,小商戶服務質量和貨品質量的隱憂仍然存在。不控制貨品,只控制信息流的天貓,其管理邊界就會越來越大。如何將大小商戶統一在一個管理框架下,如何讓用戶體驗到統一而優質的服務是其2012年甚至未來更長時間的挑戰。
亞馬遜中國:“潛伏”者發力
亞馬遜中國對于其他電商企業來說,是一個“潛伏”的競爭對手,它很低調,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亞馬遜并不重視中國市場。實際上,作為電子商務行業少有的跨國公司,亞馬遜市場策略偏向于穩健。以第三方開放平臺業務為例,2008年,亞馬遜全球來自第三方開放平臺的交易額就占到整個亞馬遜平臺份額的30%以上了,這幾年也保持著平穩的增長。亞馬遜來自第三方賣家的收入主要是基于GMV的提成。數據顯示,來自第三方賣家的營運利潤率(10%~15%)遠高于自營業務的營運利潤率。
盡管如此,在中國,亞馬遜并沒有急于開展開放平臺的業務,其競爭對手當當網和京東商城都在2010年大規模開展開放平臺業務,亞馬遜中國直到2011年才正式開放平臺,并且吸引了許多國際品牌商進駐。
亞馬遜中國從不對外公布其交易數據。其最大的優勢是亞馬遜供應鏈體系的技術優勢,隨著其庫存和物流體系的布局,這種優勢越發顯現,2011年10月下旬,亞馬遜中國上海昆山中心12萬平方米倉庫投入運營,至此,亞馬遜在中國已經擁有總計40萬平方米的倉儲中心,2012年還要增加同等規模的倉儲中心規模。
自營業務是否需要這么大的倉儲面積呢?答案顯然并非如此,2011年開始開放平臺的亞馬遜中國必然在2012年加大招商力度,雖然亞馬遜中國的戰略決策受制于美國總部,無法像本土電商一樣高舉高打,野蠻生長,但無論是現金儲備、技術系統、倉儲物流布局以及團隊,亞馬遜中國在電商長跑過程中都將是一個耐力型選手。當然,美國式的管理和技術如何與中國市場特點相融合將是其面臨的長期命題。
京東商城:把錢“燒”在硬件上
京東商城的競爭對手是誰?從表面上看是淘寶系。近日,就一淘網發布的數據,雙方又打起了口水仗。2011年,京東與淘寶系之間的戰爭非常高調,從結束與的合作,到后來公開拒絕一淘網的抓取。毫不掩飾自己在競爭中的強硬。
在市場競爭中走過的劉強東深知,在行業發展初期的增量市場中,競爭并沒有真正開始,一旦增量放緩,行業中企業的真正廝殺才開始。對于電子商務行業來說,目前還處于增量階段,在這個階段,各家都在跑馬圈地,采取各種方式“圈”用戶。
毫無疑問,淘寶系將是京東未來競爭必須翻越的一座大山。因為京東的交易規模已經占B2C的三分之一市場份額,更快的增長只能挖淘寶的市場份額,將淘寶的用戶拉過來。
劉強東將競爭的抓手放在提升用戶體驗上。經歷了三輪融資,劉強東砸下大筆資金在倉儲物流上,除了搭建京東自己的物流隊伍,還投入巨資建立亞洲最大的倉庫。在行業內率先推出“211”的用戶體驗標準,迫使淘寶不得不加速在物流上的投入,不得不加速提升商戶的門檻,不得不對假貨加大打擊力度,以穩固自己的首選網購入口地位。
將錢“燒”在硬件投入上的京東商城2012年也加緊了品牌推廣的投入,由孫紅雷代言的充斥著各個電視頻道。
事實上,對于京東商城來說,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而非淘寶系,因為京東商城是零售商,而淘寶系的公司都是平臺模式。隨著京東交易規模的不斷膨脹,對于貨品管理、用戶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將對其自身管理提出巨大的挑戰。
當當網:難受的價格戰
2011年11月16日,當當發布第三季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收入9.089億元,同比增長50%,但凈利潤虧損7340萬元。財報顯示,當當網虧損主要是由于戰略性物流投入、毛利潤的減少、低價策略執行、市場營銷費用上漲等因素。數據顯示,當當網三季度毛利率為14%,同比減少11%。
作為電商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當當網在電商血拼的時代,日子并不好過。雖然整個網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是電商企業都在燒錢跑馬圈地,遲遲未能實現盈利,而這種燒錢行業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對于握有巨額融資的京東來說,通過燒錢來做規模是其必然的選擇。因此,京東的圖書品類一上線就開打價格戰,而對于上市公司當當來說,這種不要利潤的價格戰顯然是比較難受的。
當當網與亞馬遜中國(前卓越網)在圖書領域一直是老對手。幾年前,亞馬遜收購卓越,由于對中國市場的適應周期問題,市場份額被當當甩在后邊。京東商城加入圖書市場的爭奪給了亞馬遜趕超的機會。
雖然百貨業務也有強勁的銷售勢頭(第三季度該項業務增長152%),但持續的價格戰,以及三國鼎立的線上圖書市場將對當當造成巨大的危脅。雖然近日當當開始了電子書戰略,但在利潤上,電子書在短期內還難以做出貢獻。
國內首家第三方專業網購導航網站誕生
5月23日,網盛生意寶宣布將啟動“B2C戰略”,推出國內首家第三方專業網購導航網站——“比購寶”(Boogle.cn) ,致力于打造成“第一站”,為億萬網民網購提供最便捷的首選比較購物平臺。
目前,該平臺上收錄的部分知名網上商城包括:淘寶網、易趣網、樂酷天、京東商城、當當網、亞馬遜、新蛋商城、麥網、一號店、凡客誠品、紅孩子、樂友、時尚起義、走秀網、樂淘網、好樂買、麥包包、耀點100、唯品會、淘鞋網、名鞋庫等。
據悉,“比購寶”導航網站包含有網上商城、網絡、網絡品牌、機票酒店、網上支付、物流快遞、實用網址、服務商等幾大類版塊,內容幾乎涵蓋了網絡購物全部領域。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204/2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