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經濟之聲報道,有關阿里巴巴集團是否會私有化香港B2B上市公司,以及以此向股東雅虎換購股權的猜測,現在變得愈發撲朔迷離。本周四,阿里巴巴的B2B公司已在港交所停牌。外媒報道稱,阿里巴巴集團正計劃將香港上市的B2B公司私有化,將通過借貸資本、自有資金以及資產互換,向雅虎完成回購股份。11日清晨,香港媒體報道稱,阿里B2B公司私有化退市與雅虎交易無關。阿里的私有化退市是否會變成作價雅虎的籌碼?如何看待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高發低退”的現象?
“一切以公告為準”。阿里巴巴集團公關部對此事的回復迅速、簡潔、沒有余地;而雅虎方面對此沒有回復。
事實上,由于港股整體市場和阿里B2B公司的資產價格持續走低,阿里集團將港股B2B公司退市私有化的跡象,已經愈發清晰。而此事與阿里雅虎之間交易糾葛的傳言也并非空穴來風。阿里集團對收購雅虎手中持有的本集團股份蓄謀已久,而雅虎目前對現金流的渴求也是盡人皆知。
猜測歸猜測,阿里B2B私有化后能否成為作價雅虎的籌碼,業內人士的觀點則各有不同。評論人王冠雄認為,雅虎不會接受阿里B2B的資產。
王冠雄:即使私有化,這和阿里集團一直試圖回購雅虎持有的股份是兩碼事。坦率講,B2B上市網站在阿里系的資產中,相對于,天貓商城,乃至于,它的增長潛力有限。用阿里系中未來潛力不那么大的資產,去回購整個集團的股份,雅虎董事會不會做這么愚蠢的交易。
但證券市場評論人李德林認為,雅虎在董事長更迭后,經營狀況每況愈下的局面,讓雅虎對現金流的饑渴程度進一步變大。而阿里B2B的業務質量本身和被低估的資產價值,對雅虎來說有足夠的吸引力。
李德林:都知道它的股價不到9.5港元,相對于上市來說價格非常便宜。這個時候如果進行資本運作,比如私有化后重新上市,我相信國內的股價應該不會在20元以下,如果去美國上市,它的股價也不會低于10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雅虎可以進行放手一搏,去進行資本運作選項。
阿里B2B資產被低估僅僅是一個方面,在李德林看來更嚴重的問題是港股整體的市場環境未來可能面臨著“缺血”的威脅:市場的總體容量在減小;更多的新興市場包括亞太、歐美的資金向中國內地市場流動。一些如京東等互聯網公司要么在美國進行上市,要么在中國內地上市,表現相對來說都比阿里的B2B公司在香港的表現好。 在這種情況下,阿里B2B選擇從港股離場,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正如觀察家所說,港股市場整體走弱,被低估的優質資本選擇重鑄自身價值似乎成了必然。然而,私有化后的阿里B2B何去何從?如何解讀又阿里B2B退市事件引發的,對中國概念股“高價上市融資,低價退出套現”資本行為的非議?
阿里B2B私有化后將何去何從?李德林認為:對于阿里來說,中國內地和美國資本市場都是不錯的選擇。
李德林:要么選擇A股,比如說創業板或中小板,現在它有一個估值泡沫,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真金白銀。而美國市場的中國概念,雖然曾經出現過一些垃圾公司,但是像阿里B2B這種資產在美國也是比較優質的。加上現在大量資金向美國涌入,也會進一步推高美國股市的泡沫產生。對于阿里和雅虎來說,都是機會。
而王冠雄出于對阿里B2B模式分析,比較看好阿里私有化后登陸A股市場,因為這樣一來企業和市場的節奏比較合拍。
王冠雄:從股票性質來看,阿里B2B網站是內外貿易結合型企業,和中國經濟整體的景氣程度密切相關。這個時候從資本層面考慮它認為估值太低,短期內又受到景氣程度影響,我把它私有化做其他的運營考慮非常正常。是否回歸A股,我認為不排除這樣的可能。
然而阿里B2B私有化事件,也引發了對中國概念股“高價上市融資,低價退出套現”資本行為的非議,如何看待這種操作行為?資本“高進低出”對整體市場利弊如何?王冠雄認為,資本的本身屬性和操作行為,不應被強加上道德的外衣。
王冠雄:個人認為這是比較偏激的觀點。哪個互聯網公司上市的股票不是高企發行的?這是一個正常資本手段,讓資本就回歸資本。世界金融危機不是華爾街引起的么?它那么有道德那么有價值觀?大家不要要求資本技術披上道德外衣,這個沒有意義。
李德林也認同這種說法,他指出個體公司運營得更好,就是對整個市場有利:
李德林:從技術層面上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資本運作手段。不應該摻雜更多所謂道德層面的東西。因為進入這個市場,就要按照游戲規則去進行。一個公司,只有運作得更好,才對市場更有力。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213/3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