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經濟低迷,企業海外并購對歐美力度擴大,國際會計和咨詢公司畢馬威周二表示。
周二發布的《畢馬威中國經濟全球化》報告表示,1-6月共宣布117起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業務,其中披露金額的有87起,交易總額為216.27億美元。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主席馮育勤表示,人民幣升值、政策鼓勵及歐美金融危機是中國對歐美投資加快的推動力。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6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354.2億美元,同比增長48.2%。其中對中國香港、東盟、美國、俄羅斯投資實現兩位數的較快增長,增幅分別為58.9%、34.3%、28.2%和20.3%。
據統計,中國的主要并購對象集中在歐美的發達經濟國家,整個美洲大陸尤其是北美洲是吸引中國企業金額最多的區域,整個美洲占到交易總額的50%以上,歐洲緊隨其后,交易金額達到53億美元,占比24%。能源和電力是中國企業投資金額最多的行業,披露金額總量近92億美元。此外,材料、媒體和娛樂、日用品以及工業都是交易總額在15億美元以上的行業。
在能源和電力業,61%的金額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氣,交易總額55.4億美元。材料業中國企業則基本全部流入采礦,交易總額42.9億美元。
金融領域海外并購數量與交易金額均維持較低水平,馮育勤向本報記者表示,全球金融業不景氣是主要因素。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研究總監彭亞利表示,海外樓市資產越來越多吸引國內資本的目光。彭表示,上半年交易額排名第一的大連萬達26億美元收購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的決策或與萬達海外商業地產投資策略有關。美國成為中國投資交易額最高的單個國別目的地,共宣布16起并購,累計金額53億美元。
然而,中國業界對美國投資政策仍然存在質疑。中國通用資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冰向本報記者表示,美國對投資審查相對歐洲嚴格,同時由于工業產業轉移嚴重、機會仍然主要集中在頁巖氣等資源類或高科技產業上。
日前哈佛商學院研討會上,國經中心鄭春力表示,中國到美國投資存在國有企業障礙、以華為為代表的技術障礙、以中海油為代表的政治障礙以及基礎設施、匯率五大障礙。彭亞利表示,除傳統的企業間直接并購,專業投資機構通過設立基金,幫助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和收購,成為新的模式。
今年5月,中投與比利時聯邦控股和投資公司共同設立一只投資歐洲領先企業的基金,投資于中國目前尚不發達的汽車、環保或消費者品牌產品領域的歐洲企業。6月,中投牽手俄羅斯設立中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加快對俄羅斯金融和基礎建設等領域的投資。
1至6月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業務中,48起在歐美的并購業務,3起是由中投出資,包括交易額第十的中投收購英國Thames Water的股份。
除去主權基金參與的基金,私募基金也在國內形勢趨緊的情況下介入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盡管目前金額仍較小,但有望在近幾年成為新的行業增長點,并且和中國企業聯合投資日益增多。
推薦閱讀
在當前國內的家電電商領域,京東、蘇寧和國美為三大巨頭,也是這次電商大戰的主體,就像是在玩“三國殺”。如果加上一些規模較小的家電電商,如當當網等,這次電商大戰的規模更大。不過不管結果如何,本次電商大戰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項投資基金成中企海外并購新模式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