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亞娛樂董事,畢勝出席了美亞出品的電影《聽風者》內部觀影會。美亞董事局主席李國興對狀態很high的畢勝說,你不老老實實在百度呆著,跑出來做創業和投資,投資的公司好幾個都很賺錢,自己做的公司卻一直不賺錢。
“是不是說明你的投資眼光很好,但經營能力有問題?”李國興問。“你大爺的。”畢勝回答,“這證明哥們愿意接受挑戰,愿意克服這個最難的事情。”
從2008年7月樂淘網正式上線以來,似乎總是不那么順利:總有個興高采烈、滿懷希望的開頭,卻總是在數月后發現問題調整方向。
比如最開始定位做玩具B2C,創業3個月就接近盈虧平衡,畢勝卻發現中國父母寧愿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也不愿意花更多的錢買玩具,到了一個巨大的瓶頸就無法再增長。于是在樂淘上線半年之后,樂淘團隊就開始重新做調研找方向,最終于2009年轉型鞋類B2C。
畢勝
讓畢勝興奮了一下的是,鞋城B2C上線一周的收入就超過玩具。當時被亞馬遜收購的鞋類垂直B2C網站Zappos正是媒體談論的焦點,他當時感覺這個方向是對的,因為第一鞋類容易標準化,倉儲物流方面會相對較輕,另外樂淘采用的代銷類模式,讓其資金和壓貨情況都會比采買制要好。
據畢勝透露,到2011年上半年,從銷售規模上樂淘做到垂直鞋類B2C的第一。但沒有太久他就打起轉型的主意,最核心原因是“不賺錢”。那段時間樂淘不斷嘗試授權的原創品牌,比如憤怒的小鳥鞋等等,最終于去年底,畢勝沒忍住對外喊了一嗓子:電子商務就是個騙局!
市場對于“電商騙局”的激烈反應大家都已感受到,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觀點讓許多投資方開始重新審視電商行業,許多投資人開始一項一項算已經投資電商公司的成本、毛利等數據,發現“真的是不賺錢”,這番言論甚至影響了一些電商公司的IPO或者融資進程。
不過畢勝要澄清的是,他所強調的“電商是騙局”理論,指的是純粹的垂直購銷類B2C網站,原來大家認為線上做電商的成本能高于線下,這恰恰是個相反的結論,電商的成本高出線下20%-30%左右。
據畢勝計算,目前垂直購銷類B2C電商公司成本=物流10%+倉儲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術4%+管理人員10%+市場推廣10%+代收手續費2%+包裝1%,算下來成本約為50%左右,而在整個電商行業,毛利能超過50%的品類非常少,在瘋狂的價格戰下,毛利就更為薄弱,平均能夠達到10%就不錯,這樣凈利就是-40%。
而就算忍著巨虧成為了行業的第一,也無法降低這些成本,等待著的依然是不賺錢的結局。
這也是畢勝決心轉型的最大動力,樂淘今年6月推出5個鞋類自主品牌,拉開了轉型自有品牌B2C的序幕。從因為“不懂”、跟隨熱潮做電商到兩次轉型,畢勝都是一副樂天派的摸樣,他的邏輯是,看到前方是死路一條,轉型就能夠更有生存的希望,為什么要不開心呢?
“電子商務是個苦生意,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要不我就死,要不我就破它的局,這是我的性格決定。”畢勝說。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華興資本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包凡指出,終于發生了。從中小市值公司到今天中國股里最優秀的企業,一個個都選擇離開美國市>>>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