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可謂當前互聯網一大熱詞。不但近期各種選美比賽引發網友“集體吐槽”,而且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力量,這股“比美旋風”大有刮向校園之勢。
這個暑假,高校比美網站在大學生中悄然走紅。這類網站將學生公共空間或校園系統的照片上傳至頁面,由用戶進行打分,生成排名,并隨時播報更新。這樣的模式,讓人不禁想起當年紅極一時的Facemash。而在追捧背后,“中國版”比美網站也面臨諸多爭議:是曇花一現還是創意亮點?是侵犯隱私還是單純娛樂?是簡單模仿還是創新轉型?或許,這些疑問才是比美網站之于我們的最大意義。
——編 者
武漢大學“選美”網站whuface.com截圖
娛樂至上,高校比美網站曇花一現?
2003年,與女朋友分手后,哈佛大學二年級生馬克·扎克伯格用個人電腦進入學校的學生數據庫,拷貝了幾乎所有女生的證件照,建立了一個名叫Facemash的校內比美網站。這個網站的界面同時呈現兩張照片,用戶選擇其認為好看的照片進行投票,網站自動生成排名。網站上線后如病毒一般在大學生中流行,一度引起了學校網絡的癱瘓。
這是美國電影《社交網絡》的開場,扎克伯格也因此一夜成名。他在關閉Facemash后迅速轉型,創辦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
Facemash關閉9年后,在中國高校里,卻再次出現了相似的身影。
習田雨是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大二學生,暑假期間她發現自己的社交網站主頁突然增加了很多陌生訪客。朋友告訴她,她在一個名叫Facejoking的校園比美網站上被評為第一名。“現在網絡需要娛樂精神,同學們把我捧到第一名還挺開心的。”習田雨說。
“就像網站的名字一樣,一開始只是想做一個好玩的網站。”Facejoking的創辦人、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的焦挺(化名)說,他用了3天的時間編寫代碼,上線了這個網站。與Facemash不同,Facejoking使用的都是學生社交網站中的照片,不再是兩人一組進行選擇,而是采取了五星打分的標準。
該網站上線后很快引起高校學生的追捧,并迅速從武漢大學擴展至全國版。焦挺成立了一個小團隊,負責網站的管理和運營。同時,他將數據打包到了阿里云服務器上。網站的用戶數量一度高達30萬,覆蓋全國千余所高校。
“這個網站是在暑假期間出現,正是大家最無聊的時候,帶來了很多樂趣。”習田雨說。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娛樂是Facejoking的口號,也成為它的短板。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網站的瀏覽量和用戶出現了銳減,一度跌破2萬用戶。8月6日,焦挺關閉了Facejoking。
在清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的劉一龍說:“從技術層面來講,Facejoking所使用的數據是現成的,都是從其他社交網絡上鏈接過來的,這一點決定了它的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由于目前個人用戶對云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能力、安全性缺乏鑒別能力而且使用的多為免費服務,臧鐵軍認為個人用戶除了增強賬號安全意識外,最好“不要將個人隱私放到云中。” 艾瑞咨詢公司不久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云存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比美網站遭網友吐槽:侵犯隱私 缺創意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