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視連續劇,想要達到0.8%的收視率,推廣費用為每集3000元;如果達到1.0%,每集4000元;1.2%為5000元、7000元封頂……每年投入5000萬可做到全國前十強。”日前,中視豐德影視版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鋒踢爆“收視率造假”,并暗指“央視索福瑞管理層涉嫌參與造假,后臺可篡改數據”。引起軒然大波。
8月4日和6日,央視索福瑞在官網連發兩則聲明,否認造假。而據索福瑞法律顧問祝偉透露,索福瑞方面已于7日派人前往烏魯木齊報案,尋求司法介入。爆料者王建鋒則在微博上表示,“相關證據在公證后將直接提供給相關司法機構。”各地電視臺也紛紛跳出來自證清白。
于是,從調查機構到媒體,再到廣告投放商,都將被卷進這場圍繞“收視率造假”的案件調查。誰是幕后的推手?如何解鎖造假的利益鏈條?
數據調查公司身陷“造假風波”
“我指定的是兩個(收視率)最弱的,一個烏魯木齊,一個西寧,6月20號我們當時播出的戲收視率是0.11,結果到6月21號我們收視率變成了1.14,第三天,又降回去了。”中視豐德影視版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鋒以數十頁的材料作為證據,對記者說,只要交錢,地方小調查機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讓電視節目,獲得全國前十強的索福瑞數據。
“這樣的造假肯定是跟央視索福瑞數據有合作的。后來我還把對方(地方小調查機構)的電話和公司名字提供給他們(索福瑞),希望他們回去查,但一直沒有下文。”在王建鋒看來,沉默代表著默許,而默許又意味著“索福瑞是造假的同謀”。
索福瑞坐不住了,接連于8月4日和6日發表兩則律師聲明,宣稱“不依據事實與證據,僅靠想象與臆測,散布本公司所謂‘有管理層參與造假’或‘索福瑞后臺可改數據’等不負責任言論的個人或機構,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這樣的表述也將“造假風波”推向了高潮。
王建鋒說,“既然對方把矛頭指向了我,我會把收集的證據直接遞交司法機關。”而“索福瑞方面也已拿出具體行動”。索福瑞的法律顧問祝偉向媒體透露,烏魯木齊的一家公司有可能涉嫌參與收視率造假,根據相關法律原則,索福瑞選擇了就近報案。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審查相關報案材料,以決定是否進行立案。
誰是幕后推手?
記者獲悉,目前業界對索福瑞的質疑集中在兩點:一是關于王建鋒所述的收視率異動說明,遲而不見;二是“現在央視索福瑞一家獨大,數據都是他們說了算。”暨南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主任譚天告訴南都記者,央視有些節目與其他電視臺相比,并不算做得特別好,但索福瑞的央視節目數據,收視率就很高。
“收視率數據‘摻水’在業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資深媒體從業人員王棱告訴南都記者,國內絕大多數媒體調查機構的操作手法都是,“誰掏錢就幫誰把數據做漂亮,這跟會計師事務所幫上市公司粉飾業績報表,邏輯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公司不可能將幾千萬的營收做高到幾千億,機構也不可能幫電視臺將整體收視率從倒數第十,做到全國前十。”某地方衛視負責收視率的高管康良(化名)告訴南都記者,平心而論,央視索福瑞提供的基本面數據還是頗具可靠性的,但是局部地區、特定節目確實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間,操作手法也有很多,比如給樣本戶送禮,污染樣本;類似黑客入侵,篡改后臺數據等等。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在視頻網站開展追尾大戰、新浪微博加速商業變現的同時,與前者廣告主熱鬧簇擁的盛況相比,曾紅極一時的“老一代”SNS網站面臨著過氣的尷尬。 有人頂壓強顏歡笑,有人坦言被扇耳光。在近期陸續公布的二季報中,對于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據調查公司身陷造假風波 央視索福瑞報案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