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正在“動”傳統零售企業的“蛋糕”,后者不得以紛紛進入“被電子商務”進程,尤以蘇寧和國美最為高調。傳統零售企業能否成功轉型?大量傳統企業轉身會給電商行業造成怎樣的沖擊?傳統零售和新興電商結合又會演變成怎樣的趨勢?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與中國互聯網資深分析師呂伯望展開了對話。
介入電商宜早不宜晚
中國證券報:很多零售企業和商家紛紛開設電子商務渠道,并與純電商展開混戰。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呂伯望:“被”電子商務的第一階段都是模仿,模仿就意味著拼價格、搶用戶、奪市場,從摸索中找感覺和定位。價格混戰的直接后果是,即使像京東這樣的電子商務先行者,也要靠拼和搶的手段來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對傳統零售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即使未來不能成其主業,作為其主業的補充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零售企業進入電子商務宜早不宜晚,只是現在直接參與價格戰的做法是沒有必要的。
中國證券報:蘇寧易購、國美商城等新進入者有物流、倉儲、服務方面的支撐,是否會對傳統的純電子商務企業造成沖擊?
呂伯望:目前傳統零售企業進軍電子商務比較高調的主要是蘇寧和國美這兩大電器零售巨頭,它們在物流、倉儲以及數碼電器方面有20年的渠道零售經驗,其進入肯定會對原有的電商平臺及電商網站形成競爭。
但他們從一個垂直平臺拓展為一個綜合平臺,也需要長時間的摸索與積累。電子商務運營,從營銷到推廣,從新用戶的獲得到老用戶的重復購買,從用戶體驗到轉化率,都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而且,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也需要更新適應,這些將是一個十分耗時的過程。另外,傳統零售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存在線上、線下沖突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對電子商務有深刻理解,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犧牲短期利益的勇氣,更要有變革企業組織機制的決心和企業管理團隊認識與執行的高度統一。
價格戰或將成持久戰
中國證券報:目前眾多的電子商務企業中盈利的很少,如此燒錢,能夠燒到什么時候?
呂伯望:電子商務本質上是商務,如果一家電子商務企業的商業模式不能在商務的鏈條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那么它就不可能獲得長久生存和發展。燒錢作為一種初期的營銷推廣手段無可厚非,但最后都要回歸到賺錢和盈利的本質上去。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近年來,許多實體零售商在與亞馬遜的競爭中節節敗退。ForresterResearch電子商務市場分析師蘇恰利塔·穆爾普魯(SucharitaMulpuru)表示:“隨著零售商尋找新的增長載體,eBay自然而然成為一個合作伙伴,一個比亞馬遜>>>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