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20萬、30萬、35萬、36萬。
20天里,《中國好聲音》的廣告費從每15秒15萬,飆升到每15秒36萬。樓志岳現在的煩惱是,送上門的錢沒法收。
樓志岳是浙江衛視營銷中心副主任,“現在節目的廣告時間已經都排滿了,想投放廣告的企業太多,我們也沒辦法安排。”看著辦公桌上堆積的排隊等候投放廣告的20多家企業文案,他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一部電視大片——《中國好聲音》突然來襲,重新掀起草根娛樂節目狂潮,收視率一反近年來音樂節目持續低迷的景象,首播即高達1.5,第二期更飆升至2.8,即使是重播的1.13,也超越今年所有音樂類節目的首播收視。
中國好聲音
“現在《中國好聲音》是不管哪一天哪一個時段,都是全國收視率冠軍,包括電視劇、綜藝節目等。”該節目宣傳總監、來自制作方燦星的陸偉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人紅是非多,網絡上關于《中國好聲音》收入的各種猜測層出不窮。以每期節目22分鐘廣告,每15秒廣告費36萬計算,一期《中國好聲音》的廣告費就是3000多萬。這筆錢以及數千萬冠名費還只是顯性收入,在制作方、播出方、導師、選手看來,還有更多隱性的金礦等待他們去發掘。
對賭協議
承諾節目收視率會達到一個點,低于這個點將采用對燦星不利的分成模式,高于這個點,燦星將獲得巨大回報
從國外引進節目版權實現本土化運作,成功運作《中國達人秀》的燦星制作有著豐富的經驗,但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浙江衛視,與燦星幾乎同時看中了源自荷蘭的《The Voice》。當燦星積極聯系荷蘭授權的中國總代理時,浙江衛視也聯系到荷蘭的版權方。浙江衛視和燦星一拍即合,最終以200萬元的版權費拿到了《The Voice》在中國的三年版權。
不管是浙江衛視還是燦星,都對這次他們共同開創的合作模式感到非常滿意。浙江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中國好聲音》的制片人程偉將其稱為“緊密捆綁式的合作關系”。
“這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不是簡單的制播分離,也不是平臺購買,而是一種共同購買版權、共同投資、共同制作、共同招商,共同受益的全新合作模式。”程偉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以前電視臺與制作單位的制播分離合作模式,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合作,電視臺牢牢占據強勢地位,即電視臺根據節目樣片一次性購買,估價的標準是可能獲得的廣告收益。而制作單位為了獲得收益則盡量壓低制作成本,從而使質量下降,廣告達不到預期,最終導致電視臺中止合作,成了惡性循環。
對于這種合作模式的弊端,陸偉深有感觸:“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很多制作公司都做不下去,轉做其他了。”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網友還特別強調稱,吳波與妻子掌握拉手網45%的股權,上市一直是拉手的主題,也是吳波常掛嘴邊的話題。據稱,拉手是吳波第五次創業,一貫風格是“果斷地賣掉公司”。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葉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揭秘《中國好聲音》爆紅背后:廣告飆至每15秒36萬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2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