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想到,Facebook的第一次財報電話會議會如此乏味。
一貫保守的蘋果一反常態地與華爾街坦誠相見,而向來以開放姿態示人的Facebook這次卻走起了保守路線,沒有業績預期,沒有現金狀況,更不可能有移動平臺廣告收入數據。連扎克伯格的講話都是一樣的空洞無比,“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所有人保持連接,使得他們使用的所有產品都具備優異的社交體驗。”
直到富國銀行分析師詹森·邁納德(Jason Maynard)直截了當拋出一枚重彈后,沉悶的窒息感煥然而逝,所有人瞬間被激發了興奮點。
“Facebook是否在做手機?”
扎克伯格似乎也給出了一個斬釘截鐵的答案。“Facebook在所有平臺上都是用戶最多的應用,因此無需介入硬件領域,生產手機毫無意義”。
而就在財報發布之前不久,有知情人士稱,Facebook正在考慮與HTC合作開發手機,最早將于明年年中發布。這已不是Facebook第一次傳出要做手機的消息。早在2010年,科技博客TechCrunch就曾透露Facebook正在研發智能手機,而隨著項目負責人喬·休伊特(Joe Hewitt)、查馬斯·帕里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2011年中的相繼離職,這一計劃也宣告流產。
這也不是Facebook的第一次辟謠。當代號為“Buffy”的手機項目傳言再次揚起的時候,傳聞中的負責人——Facebook首席技術官布萊特·泰勒(Bret Taylor)曾如是表示,“移動設備天生就是社交性的”,言外之意不言而明,而他本人也已于6月宣布將離職創業。
然而,無風不起浪,空穴才來風。
在IPO后第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Facebook首席財務官大衛·艾博斯曼(David Ebersman)承認,由于移動平臺的問題,Facebook廣告收入增速一直落后于用戶增速,該趨勢將一直持續下去。《福布斯》甚至撰文稱,Facebook股價只值“7美元”!此種形勢下,Facebook無線R&D部門長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產品拿出,但是每年預算都呈現爆炸性增長,種種跡象顯示,他們正在研發一款革命性產品。
Facebook手機,不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
移動之痛
反觀國際一線“同僚”們,Facebook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
除了Twitter和雅虎之外,蘋果和亞馬遜早已憑借i系列和Kindle系列在內容與硬件銷售鏈條形成了完整閉合的生態系統,關于亞馬遜手機的傳聞也一直不絕于耳,基本已是板上釘釘。而最新下海的谷歌(微博)Nexus系列更是從家庭娛樂等多個領域全面包攬用戶。坐擁近10億活躍用戶的Facebook怎能無動于衷,何況它還有著其他對手無與倫比的殺手锏——海量用戶數據。
如果說“軟硬兼施”這股潮流只是窗外的一抹美景,還不足以鼓動Facebook“硬起來”的決心,那么它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不愿觸及到的那份痛一定會是另一把推手——近乎絕收的移動平臺。
在Facebook的9億用戶中,有超過一半通過移動設備登陸該社交網絡。然而,Facebook去年31.5億美元的廣告營收中沒有來自手機平臺的任何貢獻,在上市后首份財報中Facebook對此也是只字未提。直到今年6月,Facebook才開始拓展了一項名為“受贊助內容(Sponsored Stories)”的廣告業務,這也是投放在Facebook移動應用中的首批廣告。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聲稱,這些移動廣告每天給Facebook創造了50萬美元的營收,以此計算,Facebook每年移動廣告業務營收將達到1.83億美元,但相對于2011年37.11億美元的總營收,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卻遠遠不夠。
由于缺少移動操作系統和硬件終端,長期以來Facebook在移動生態上受制于蘋果和谷歌。因此,Android和iOS平臺上任何偏向于Facebook競爭對手的變動都將對其產生不利影響。而這顯然是非常可能會發生的,Android可以偏向于Google+,iOS與Twitter也一直是動作頻頻。
作為喬布斯最忠實的粉絲之一,扎克伯格很可能聽取了喬布斯的一條著名格言:一家公司既提供硬件又提供軟件,而不依靠第三方伙伴,這是最好的。一位Facebook員工也透露:“扎克伯格擔心,如果Facebook不能在短期內推出自主品牌智能手機,那么Facebook很可能淪落為其它移動平臺上的一項簡單的應用。”
后院起火
讓Facebook頭疼的還有自己的“后院”。
一直以來,業界都覺得Facebook構筑的強大社交網絡牢不可破,現在同樣出現了異象。市場研究機構Capstone 7月中旬發布的研究報告稱,過去6個月中,Facebook在歐洲和美國等地的用戶數量都呈現出下滑局面,在其市場滲透率達到50%以上的23個國家中,有14個國家的用戶數量要么下滑要么紋絲未動。
而后起之秀Google+同期卻用戶大幅增長。來自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最新報告顯示,Google+今年6月全球獨立訪問用戶量已達1.107億,相比去年11月增長了66%。另一行業大鱷蘋果也有意深化自身產品的社交性。最新的消息顯示,蘋果過去數月正與Twitter商談,考慮向該公司投資數億美元,欲將Twitter與iTunes進行整合。
禍兮,福之所倚。
網頁端的慘淡把Facebook的目光轉移到了另一個可喜可期的未來。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Facebook的移動用戶數量已經從3.25億增加到5.4億,同比大增67%,沉痛的移動平臺前景無限,大有可為。
歸結于此,種種矛頭都將答案指向了同一個方向:做手機!
對于Facebook來說,借助于自己的手機,一方面可以豐富和改善移動平臺的表現,拓展用戶群體,進而推廣自主廣告和付費內容等各項服務來擴大營收,另一方面又可以取悅投資者,緩和他們對于公司IPO后久繞不消的擔憂以提振股價。
或許,也只有通過實際設計和交付一款智能手機,Facebook才能真正明白用戶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學會如何在移動設備上交出付能激發用戶興趣的體驗。
我能!
對于Facebook來說,這一刻不經意間已經醞釀了太久。
自2010年以來便屢有傳聞稱Facebook正在開發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雖然這一項目后被放棄,但在此期間,從Messages的推出到App Center的上線,Facebook已經擁有了開發一款智能手機所必需的核心應用。
2011年8月,Facebook推出即時通信應用Messages,直指黑莓的BBM和蘋果的iMessage,甚至是手機短信。2012年4月,Facebook宣布以10億美元收購熱門智能手機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此后不久又推出了自己的照片分享產品Facebook Camera。而就在上市前夕,Facebook秘密的“斯巴達項目”也塵埃落定——推出基于HTML5技術的應用中心App Center。此舉被普遍解讀為給即將推出的Facebook手機鋪路。
除此之外,聯系人和日歷等其他核心應用都已經整合到Facebook中,唯一的短板就是地圖應用。考慮到Facebook與微軟的親密合作關系,使用Bing地圖應用也不無可能。而最新的傳聞透露,Facebook有意收購Opera瀏覽器。對于智能手機來說,瀏覽器是必須的。
在人才戰略和技術力量儲備方面,在線經紀公司thinkorswim聯合創始人湯姆·索斯諾夫(Tom Sosnoff)曾經如此稱贊過:“Facebook擁有2500名令人吃驚的技術人員,而且擁有去蕪存菁的能力。”
然而,硬件開發與軟件開發畢竟是截然不同的領域,Facebook也意識到仍需要有手機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有消息稱,近來Facebook已經招募了近十位前蘋果軟件和硬件工程師來為自己打造手機產品,這些工程師大多都參與過iPhone的開發工作,其中還有一名參與過iPad的研發。而最新的數據更是顯示,今年上半年,Facebook為了獲得創業企業的各類人才,總共花費了2400萬美元大洋!
至此,萬事俱備,東風乍起,Facebook只差臨門一腳,補上終端這最后一環,便可達成完美的生態系統。
至于扎克伯格底氣十足的否決,或許正如科技新聞網站AllThingsD知名撰稿人馬克·艾薩克(Mike Isaac)調侃的那樣,“連蘋果都可以狡辯說自己沒有‘生產’手機,那是富士康干的活兒。”
Facebook可以一直說No,直到手機上市的那天。
推薦閱讀
騰訊大裁員有前車之鑒,2005年騰訊進行首次結構調整后,亦有媒體曝出“降薪裁員”的消息,但那時騰訊尚不足3000人;7年之后,企鵝已經有超過2萬名員工,成為互聯網公司中團隊規模僅次于阿里的第二大公司(京東扣除物>>>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2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