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京東、當當開放平臺后,蘇寧易購開放平臺再次讓電商平臺開放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九成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的行業背景下,雖然開放平臺可以讓電商企業“止損”,但客戶服務、物流配送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對入駐商家而言,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讓顧客群體分流。新平臺開店帶來的利潤,能否抵消成本的增加仍然是未知數。
平臺:為扭虧紛紛開放平臺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份額較高的電商企業中,至少有8家提出開放策略。除天貓和QQ網購以開放平臺為主體外,其余幾家都是自主營銷式B2C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天貓在去年的平均利潤超過50%,是目前披露業績的所有電商企業中惟一的盈利企業。反觀行業內頗具規模的自主營銷式B2C,在價格戰的拉扯下幾乎全線虧損。
日前,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微博中透露,京東商城將在下半年“掀起中國電商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最全面的價格戰”,并表示將于本月底推出具體措施。有知情人士認為,下半年的價格戰,仍將以大家電等“硬百貨”商品為主要戰場。
家電業資深觀察員劉步塵認為,從上一輪價格戰開始,電商企業在3C、家電領域的價格戰已經開始常態化,并將一直持續至電商行業大格局形成。因此,電商的自營平臺仍將長時間維持虧損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依靠開放平臺“輸血”已經成為自主營銷式B2C掙錢的主要途徑。
由于平臺依靠收取商家服務費盈利,自身只提供服務,不需要購進商品庫存和負責銷售,與自主營銷式B2C相比更容易賺錢。對于成熟電商而言,已經擁有自建物流和完整數據系統后,開放平臺更無需花費太多成本和精力。
商家:客戶分流 成本上漲
或許是看到了開放平臺的種種優勢,聯營成為了自營零售商的新熱點。但有入駐商家也認為,一個中型品牌入駐一兩家開放平臺的成本還可以接受,但如果入駐全部主流平臺,成本也是十分驚人的。他同時透露,目前,不少入駐商家在平臺中的店鋪都處于虧損狀態。“平臺數量越來越多,入駐商家成本上漲的同時,消費者分流也日趨嚴重。”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國開系確實參與了阿里巴巴融資項目,其提供的銀行貸款大約為20多億美元,據其了解,另有其他“中字頭”銀行參與了整個貸款項目,與國開行共同完成整個項目的貸款部分。 上海證券報昨日從相關渠道證實,阿里巴巴集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為扭虧均開放平臺 商家擔心顧客被分流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2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