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刊記者查詢北京市工商局網站的企業注冊信息時赫然發現,“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已變更為“劉強東”。經過多方證實,此劉強東果然為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
早在去年8月,在京東商城終止和支付寶合作的時候,外界就猜測京東商城有可能進軍第三方支付市場。到今年6月,不僅傳出劉強東在接洽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消息,京東商城還公開招募支付系統板塊的工程師。此次對網銀在線的收購,讓持續了一年多的猜測終于塵埃落定。
與支付寶分道揚鑣后,京東商城在第三方支付領域有了“新歡”。
本刊記者還發現,在去年5月獲得央行支付牌照之后,網銀在線在今年6月有過一次牌照變更,業務范圍改為“互聯網支付(全國)、移動電話支付(全國)、固定電話支付(全國)、銀行卡收單(北京市)”,增加了“銀行卡收單”一項。而到目前為止,它與包括工農中建四大銀行、銀聯及農信銀在內的80多家金融機構有合作關系,開通了300多個銀行結算接口,支持互聯網、POS、手機、電話等多種線上線下的終端支付形式,以及銀行卡、外卡、電信卡等各種支付工具。
有分析指出,京東商城將網銀在線收入囊中之后,有利于建立自己完整的生態體系。還有觀點認為,京東商城此舉傳遞出電商開始“入侵”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信號,未來可能引發整個行業格局的改變。
京東早有預謀
去年8月,京東商城稱因與支付寶的合作已到期,全面停用支付寶。用戶除了無法使用其支付服務外,使用支付寶賬號登錄的功能也一并被停用。關于“為何不續約”的解釋,京東方面稱支付寶的費率太高,為快錢等公司的4倍,京東每年為此多支付500萬元至600萬元的費用。
此舉一出,業界嘩然,而當事雙方京東商城和支付寶均受到用戶的指責。因為許多人上網購物只用支付寶,很少直接用在線銀聯支付等其他支付方式,雙方終止合作將令用戶大為不便。
也就在那時候,關于京東商城將進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傳言在業內響起。隨后,曾傳出京東商城與快錢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親密接觸的消息,但最終都沒有下文。
今年9月,京東商城有意布局支付領域的傳聞再起。此次收購網銀在線,終于讓這場持續超過一年的“猜忌”塵埃落定。
對于京東商城而言,收購網銀在線之后就擁有了自己的支付體系,對用戶信息和用戶體驗的掌控能力將會更強。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收購讓京東的“大平臺”體系初現雛形。
據了解,京東在倉儲物流上的投資已經達數億元,物流建設初具規模;基于龐大的信息系統和推陳出新的營銷手段,訂單流也基本得到解決;現金流--外部爭取更寬松的賬期,內部使用更統一、更安全可控的支付工具,如今也是水到渠成。現代零售的三流--物流、訂單流和現金流,京東目前基本上算是建設完畢。
在業內人士看來,劉強東在這樣的時間點收購網銀在線的特殊意義顯然不止于此。他原計劃今年7月IPO,后將時間推遲至明年。現在,手握網銀在線的他不僅有利于京東整合電商上下游產業鏈,向網絡零售平臺更進一步,更將在其IPO時增加概念,提高叫價籌碼。
電商和第三方支付的恩怨
實際上,電商布局第三方支付早已不是新鮮事。
去年1月,蘇寧電器注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南京蘇寧易付寶網絡科技”,并如愿于當年首批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此外,盛大的盛付通、網易的網易寶,以及騰訊的財付通等也已經獲得牌照。百度旗下的百付寶、新浪的新付通等亦在積極申請支付牌照。
有專業人士告訴《IT時代周刊》,電商之所以如此熱衷于進軍第三方支付市場,源于二者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他指出,第三方支付在為電商帶來龐大用戶群體的同時,也對電商交易數據的泄露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同時,對于利潤漸薄的電商而言,第三方支付所收取的手續費也是不小的負擔。最為關鍵的是,電商和第三方支付之間的結算有一個周期,這無形中增加了電商現金流的壓力。
在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看來,電商布局第三方支付市場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他指出:“電商可以通過數據掌握消費者的特點,開發適合各類消費習慣的支付方式,又可以降低交易數據泄露的風險;其次,縮短財務資金運轉長度,有效補充企業資金流,降低資金不足的風險;最后,完善自身業務,改善消費者網上購物體驗。”
不過,第三方支付這塊肥肉吃起來也并不那么容易。截至目前,央行總共發放了197張支付牌照,接下來的牌照發放將更為謹慎,這也是百付寶、新付通至今未獲牌照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之下,收購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就成為電商最快捷省事的“曲線救國”之道。而對于眾多獲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企業而言,“賣掉牌照也是最好的選擇,那些規模小的支付企業報價可以達到4000萬元左右。”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對《IT時代周刊》如此坦言。
“京東貨到付款的比例高,資金鏈長,涉足第三方支付可以縮短資金鏈,快速回籠資金。”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因此認為,京東收購網銀在線既能擺脫交易數據等泄露隱患,又能降低成本,還順勢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難改行業格局
有觀點認為,隨著多家電商涉水第三方支付企業,原先與它們合作的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有可能被邊緣化,因此,新一輪的市場洗牌可望即將到來。不過,聽起來順理成章的事情,操作起來可能難度不小。
在2011年,獲得牌照的197家企業中,支付寶以49%的市場份額居于首位,占據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財付通以20.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銀聯在線、快錢和匯付天下,分別以8.4%、7.5%和7.4%的市場占比分居三至五位,這五家占據的市場份額達到92.7%,網銀在線的市場份額不足1%,劉強東要想以此改寫第三方支付的行業格局并不容易。
在易寶支付CEO唐彬看來,網銀在線的規模為百億元級別,屬于支付領域的二線陣營。唐彬進一步分析指出,京東的在線支付也只有百億元級別,沒有銀行和大客戶等資源,并且電商支付排他性又很強,因此劉強東很難靠自身體量撐起一個龐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換言之,網銀在線接入京東平臺,短時間內并不會打亂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既有排位。
更有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支付有著極強的專業屬性,需要專業化的公司來做。原因在于,服務自身的平臺與服務好整個行業所需的專業能力和資源是截然不同的,專業化分工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京東商城一類的電商在收購相關企業后就想和支付寶等專業化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抗衡,勝算不大。
推薦閱讀
新浪微博今日(26日)上午推出職業社交網絡平臺—“微人脈”,這是由新浪微博聯手友錄公司推出,微人脈初期會采用邀請制,暫時用戶只限定于TMT行業。通過微博三言兩語曬曬心情、談談感慨,已經成為職場人士司空見慣的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京東商城悄購網銀在線 謀求“大平臺”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09590.html